2015年美的空調圍繞制冷、制熱、節能等空調核心內涵,通過產品的推陳出新穩住了市場大盤,2016年,美的空調則以“智能制造”作為其市場破局的核心。
2015年11月26~27日,“第28屆中國機床工具行業發展論壇暨2016年運營形勢研討會”在重慶永川舉行,本文根據盧秉恒在會議上的主題報告錄音整理而成。
當前全球制造業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機器人及智能裝備被業界認為將是推動新一輪產業革命的重要力量,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的發展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
“機器換人”計劃的背景是國內人口紅利不再,勞動力成本上漲,迫使家電企業選擇產品制造機器人化,富士康的百萬機器人計劃就是一大典型案例。
2015年美的空調圍繞制冷、制熱、節能等空調核心內涵,通過產品的推陳出新穩住了市場大盤,2016年,美的空調則以“智能制造”作為其市場破局的核心。
但盡管制造業企業都明白采用工業機器人會帶來好處,實際上,對不少企業而言,到底在哪些制造環節上應用,以及怎樣去選擇合理的機器人并成功地調試上線,并不是一道很容易邁過的坎。臺達如何幫助客戶解決選型痛點?
在12月21日舉行的海信智能工廠媒體行活動中,海信電器總經理代慧忠表示,智能制造的核心是產品和效率。截止2015年底,海信集團三年來制造提效累計超過120%,僅人工費節省就超過14億元。
在這場由人類主導的盛會中,韓國機器人DRC-HUBO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預示著在這場撲面而來的新工業浪潮中機器人的地位將不可小覷。論壇發布的報告稱,5年后510萬工作崗位將被機器人“搶走”。
擁有4條機械手臂、3D視覺系統和靈巧自由“手指”的機器人“醫生”——“達芬奇”,現已正式落戶津城。2月2日,記者從市腫瘤醫院舉辦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啟用儀式上獲悉,這是津冀地區首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醫院將啟用該設備廣泛應用于腫瘤的微創手術治療,可適用于胸腔、腹腔、泌尿系統等腫瘤的外科手術。這標志著本市外科手術正式步入“機器人微創時代”,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
剛剛進入2016年,廣東省東莞市政府發布的1號文件就關注了“大力發展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按照計劃,到2018年年底,東莞市八成工業企業將實現“機器換人”;到2020年,將達到每萬名員工使用機器人臺數超過120臺。 事實上,在全國不少地方,“機器換人”已成趨勢。這會帶來什么影響?對中國制造是好是壞?
我國工業轉型升級意味著對工業機器人需求巨大,目前的過剩隱憂主要是低層次的過剩,產品不僅低層次、技術含量低,而且嚴重同質化,不同企業之間產品大同小異,行業總體必然過剩。
當機器人項目成為中國“工業4.0”項目的一大主線,機器人產品在兩年的時間里逐漸豐富起來,工業設計公司是否早已把機器人項目推至首要位置?現在的機器人又有哪些設計難度?機器人外觀設計在未來又會朝著什么樣的路徑發展?
機器人替代工人,無疑會導致大量的工人下崗,而機器人的所有者,受益于新科技的應用,會獲得更高的利潤。其實這樣的事情在歷史上早已發生過。蒸汽機時代紡織機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得大量家庭作坊式紡織工人下崗。
當前我國制造業正進行轉型升級關鍵時期,2015年,國務院下發了《中國制造2025》,提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納入了國家科技創新的優先重點領域。今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落實中國制造2025山東省行動綱要”。
當前,雷柏科技生產線上的機器人超過140臺,而工人卻從最多3200人降至1000左右。這一中國3C制造行業的突破性舉動,引得媒體、政府、券商、學者、企業家紛至沓來,雷柏科技的工廠已然成為“智能工廠”和“工業4.0”的典范。
2016年,中國機器人產業將處于變革的重要轉折點,國產機器人該如何突圍?與外資正面交鋒還是共生共存?而外資巨頭在中國市場的鏖戰,又將誰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