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民對LED照明的認知漸廣以及燈具本身成本下降,LED照明燈具市場銷量正逐步增加,但LED在中國的普及力度仍然遠遠沒有達到預期,距離2018年中國銷售50億LED燈泡的目標還相差得很遙遠,原因何在?
工業4.0、中國制造2025,這些預示著中國制造未來前景的名詞,既讓企業家興奮,又讓他們困惑迷茫。瑞安制造對接“中國制造2025”該怎么做?瑞企離“工業4.0”還有多遠?……
來自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了全新的便攜式傳感設備OcuCheck,通過測量患者眼淚中的維生素C含量即可幫助確定診斷患者的眼外傷的具體情況。
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10日在青島發布2015年上半年中國機器人市場數據。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產機器人銷售11275臺,銷量同比增長76.8%。
傳感器是實現測試和自動控制的重要設備,在科學技術領域、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最近,關于傳感器的研發可謂是層出不窮,那么我們就來談談傳感器的市場。
我國機器人研究始于上世紀70年代,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目前我國已基本形成涵蓋整個機器人產業鏈的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能力,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
隨著工業轉型升級議題凸顯,機器人行業這兩年也開始火熱起來,并收獲諸多利好。上個月世界機器人大會首次在中國舉辦,機器人十三五規劃的初稿也已初步完成。
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會給工業制造帶來巨大的顛覆,從蒸汽機的出現到電力化時代,無數的協助提高生產力的機器不斷涌現,從單一的生產設備到半自動化制造再而發展到全自動化無人作業,越來越先進的自動化機器逐步解放了人力勞動。
我國光伏產業面臨的并僅僅是以某一方面的難關或利好,而是挑戰和機遇并存,這種狀況甚至會持續一段不短的時期。盡管我國的光伏發電技術進步顯著,但技術創新能力還比較薄弱,核心技術依靠國外的局面并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
中國老撾首個成功合作的“一帶一路”電網項目日前順利投產。該項目已促成3.1億元的電力設備出口,帶動了電力設計、監理、施工、設備制造等方面的中國企業“走出去”。
目前火電利潤正在面臨下降,但未來勢必會回升,轉折點在于火電能夠提供市場中非常緊缺的調峰、儲備等輔助作用,這就對煤電有了新的定位,未來‘煤-發電-售電’的垂直化一體經營是全新的行業整合方式。
盡管市場需求低迷,行業增速放緩,但我國紡織機械行業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產品可靠性、穩定性也進一步提升。不僅在織機領域,在許多生產領域,國產紡機設備的形象都在提升。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10個月全國煤炭產量下降,但降幅不斷收窄;進口減少,但仍保持較大規模。自去年7月份以來,煤炭行業先后召開了27次聯席會議和協調會布置脫困工作,研究制定了30多項政策措施來緩解煤炭市場持續下行的局面。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要實現由大到強的目標,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充分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是必由之路,中國機械制造業應借‘一帶一路’東風,加快實現由‘走出去’到‘走進去’的轉變。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要實現由大到強的目標,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充分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是必由之路,中國機械制造業應借‘一帶一路’東風,加快實現由‘走出去’到‘走進去’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