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軸承市場分析
軸承作為各類機電產品配套與維修的重要機械基礎件,具有摩擦力小、易于啟動、升速迅速、結構緊湊、“三化”(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水平高、適應現代各種機械要求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壽命長以及維修保養簡便等特點,其性能、水平和質量對主機的精度和性能有著直接的影響。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改革開放的強大推動下,軸承工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高質快速發展時期。建國以來,中國軸承工業已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2007年1-11月,中國軸承制造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77,627,946,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9.35%;實現累計產品銷售收入73,824,360,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7.07%;實現累計利潤總額4,238,615,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3.95%。
2008年1-11月,中國軸承制造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98,300,239,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7.53%;實現累計產品銷售收入94,560,264,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7.22%;實現累計利潤總額5,773,170,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4.71%。
雖然中國軸承行業的發展有所增長,但與世界軸承工業強國相比,中國還存在較大差距,其主要表現為高精度、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產品比例偏低、產品穩定性差、可靠性低、壽命短。反映在市場上,就是我們對高品質軸承的需求要靠進口來滿足。
縱觀國際國內,2008年經濟運行的不確定因素增加,為中國的軸承行業帶來了新的挑戰,也帶來了新的機遇,4萬億投資計劃對軸承行業發展有一定的拉動作用。根據“十一五”規劃,中國將繼續加大對基礎建設的投入,鋼鐵、汽車、家電等軸承相關行業也面臨發展的新機遇,同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行業的發展也帶動了汽車軸承的發展。未來軸承的需求將會出現穩定增長局面,軸承行業會迎來一個持續發展的時期。
中國軸承發展的現狀
目前,我國的軸承工業從產業經濟規模上已居世界軸承總量的第三位,但在產品精度、技術水平等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相當的差距。主要表現在:
1、我國軸承行業生產集中度低。在全世界軸承約400億美元的銷售額中,世界8大跨國公司占75%~80%。德國兩大公司占其全國總量的90%,日本5家占其全國總量的90%,美國1家占其全國總量的56%。而我國瓦軸等7家年銷售額10億元以上的軸承企業,銷售額僅占全行業的28.3%。
2、我國軸承行業研發和創新能力低。由于大多數企業在創新體系的建設和運行、研發和創新的資金投入、人才開發等方面仍處于低水平,加上面向行業服務的科研院所走向企業化,國家已沒有對行業共性技術研究的投入,從而削弱了面向行業進行研發的功能。因此,全行業“兩弱兩少”突出,即基礎理論研究弱,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力度弱,少原創技術,少專利產品。當前,我們的設計和制造技術基本上是模擬,幾十年一貫制。產品開發能力低,表現在:雖然對國內主機的配套率達到 80%,但高速鐵路客車、中高檔轎車、計算機、空調器、高水平軋機等重要主機的配套和維修軸承,基本上靠進口。
3、我國軸承行業制造技術水平低。我國軸承工業制造工藝和工藝裝備技術發展緩慢,車加工數控率低,磨加工自動化水平低,全國僅有200多條自動生產線。大多數企業,尤其是國有老企業中作為生產主力的仍是傳統設備。對軸承壽命和可靠性至關重要的先進熱處理工藝和裝備,如控制氣氛保護加熱、雙細化、貝氏體淬火等覆蓋率低,許多技術難題攻關未能取得突破。軸承鋼新鋼種的研發,鋼材質量的提高,潤滑、冷卻、清洗和磨料磨具等相關技術的研發,尚不能適應軸承產品水平和質量提高的要求。因而,造成工序能力指數低,一致性差,產品加工尺寸離散度大,產品內在質量不穩定而影響軸承的精度、性能、壽命和可靠性。
我國軸承行業“十一五”規劃目標
針對以上狀況,我國提出了軸承行業“十一五”規劃,我國軸承行業將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推進自主創新能力和設計制造技術升級,推進大集團、“小巨人”企業建設,提高核心競爭力,提高生產集中度,實現從規模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
2010年部分企業部分產品年達到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水平,為躋身世界軸承強國行列奠定基礎;2020年實現由軸承生產大國邁入世界軸承強國的行列的奮斗目標,為加快振興我國裝備業做出貢獻。
2020年實現世界軸承強國的目標,產品年精度、性能、壽命和可靠性達到同期國外大公司同類產品水平,重大裝備配套軸承實現國產化:設計和制造技術道道同期國外大公司水平,有一批核心技術的自主只是產權;有3-5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世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行業生產和銷售總規模位居世界前列,有2-3家內資控股企業進入世界軸承銷售額前10名;行業生產集中度達到80%以上。
最近,協會開展了“十一五”規劃實施情況和技改項目進展情況以及行業生產集中度調查,提出了分析意見,引導行業企業調整發展思路;2008年,中機聯授予瓦房店市“中國軸承之都”稱號,浙江“慈溪市軸承產業發展戰略規劃”通過了專家評審,推動了地區軸承產業集群的健康發展和優勢企業做強做大,催化生產要素向優勢企業集中。
世界十大著名軸承公司基本情況(按銷售額排序)
公司名稱 工廠數(個) 年銷售額(億美元) 純利潤(億美元) 出口比重(%) 國際市場占有率(%)
1 瑞典SKF 90 50 -2.0 96 20
2 日本NSK 28 44 -0.3 43 13
3 日本KOYO 17 32 -0.1 43 7
4 日本NTN 27 29 0.34 45 9
5 日本NMB 22 27 0.95 62
6 美國TIMKEN 24 24 1.26 21 10
7 德國FAG 62 20 0.25 72 10
8 德國INA 16 15
9 日本NACHI 14 14 0.12 30
10 美國TORRINGTON 28 10 7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