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在我國石油化學工業中應用情況
1.DCS在我國大型氨廠的應用情況
我國從70年代中期至今已經建成投產的大型氨廠(含30萬砘氨/年和20萬噸氨/年)共計22個,其中有兩套國產化裝置和20套引進裝置,“八五”在建的裝置10套。從1984年云南天然氣化工廠使用TDC-3000BASIC系統對合成氨生產自控改造開始,大型氨廠DCS應用歷經10年,現在有19個廠在合成、尿素、水處理、普里森等裝置中使用了35套DCS,僅剩下寧夏化肥廠、湖北化肥廠、山西化肥廠仍沿用模擬儀表控制。
在應用軟件開發應用上也成績顯著,表現如下幾點:
(1)普及推廣了四套節能控制系統
四套節能控制系統指氣頭廠合成氨生產過程的水碳比值控制系統(控制原料氣CH[,4]量和蒸汽量)、氫氮比控制系統(控制空氣量)、一段轉化爐出口溫度控制系統(控制燃料量)、馳放氣組分壓力控制系統(控制馳放氣量)。四套控制系統是 80年代初,川化、盧天化、云天化等企業研究開發,在此基礎上,各廠采用DCS以后,又把它們不斷完善創新,現已普及,對穩定生產,節能降耗帶來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如川化年增產合成氨5435.1噸,年節約天然氣604.8萬立方米。盧天化在相同原料氣消耗條件下可增產氨1.15%。滄化每噸氨能耗下降 0.293百萬大卡,增產2.9%。
以石腦油或渣油為原料的各家氨廠開發的以爐溫(或出爐氣體成份)為主環,以氧油比、蒸汽油比比值調節為副環節能控制回路,別具風格,應用后效益顯著。
(2)在尿素裝置上采用多變量先進控制(MUVAC)
MUVAC的基礎出發點是找出尿素生產過程中關鍵參數之間的相互聯系,依靠DCS控制裝置,用串級、前饋、比值、均勻、超馳、增益自適應PID等控制策略,使得關鍵參數變化時,其它參數隨之自動調整,盡量減少人為干擾,從而達到安全穩定,節能增產的目的。該項技術首先在大慶化肥廠實現,取得滿意效果,目前滄化、遼化等也在實施中。
(3)操作優化
四川化工總廠承擔了“七五”國家科技攻關課題“合成氨裝置生產過程計算機控”,用SPECTRUM系統和IBM-PC/XT上位機,對合成氨觸媒溫度、水碳比、氫氮比等回路,經過象測試、工藝參數數據處理,建立單元對象數學模型,實施局部優化控制。該項目通過了國家技術鑒定。這種以兩級計算機閉環優化實施控制系統的研究成功,使我國大型氨廠計算機控制水平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2.DCS在我國中型氨廠的應用情況
我國共有中型氨廠55個,其中以油、氣為原料的21個,以煤為原料的34個。這些氨廠多數在60年代和70年代建廠,通過改造擴建,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是我國氮肥行業的中堅。自從1981年吉化化肥廠使用CENTUM-A系統實施自控改造以后,使用計算機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熱潮興起,中型氨廠DCS應用發展迅速。根據1992年調查統計,已有27家中型氨廠購買安裝了37套不同型號的DCS,有近50%中型氨廠使用DCS,可見80年代是我國中型氨廠自控發展史上的飛躍時期。
中型氨廠DCS應用按照裝置小容量多機組的工藝特點,基本是在一個車間安裝一套DCS,操作站設置在車間控制室,分別在造氣、變換、合成、尿素等車間使用,個別廠為了加強管理,在調度室安裝了操作站CRT顯示屏。其控制規模為:模擬量輸入100~150點,開關量 30~50點,控制回路30~40個。全流程過程控制共計研究開發了20個節能控制系統,并用DCS控制。20個控制系統是:煤造氣自動順序控制、重油氣化爐帶溫度(或出口氣成份)校正的雙交叉限幅氧油比控制、煤造氣爐蒸汽流量控制、油氣化爐自動開停車順序控制、飽和熱水塔出口溫度極值控制、氫氮比控制、氨合成塔觸媒層溫度控制、惰性氣體-壓力超馳控制、氨蒸發器出口溫度-液面超馳控制、三大高壓液位控制、氨合成塔群負荷分配控制、尿素合成塔NH[,3]/CO[,2]控制、H[,2]O/CO控制、脫碳塔O[,2]/CO[,2]控制、空分裝置順序控制。
蘭化公司化肥廠用ICC-6000系統和上位機,對合成塔觸媒層溫度、循環氣吹除、H[,2]/N[,2]及負荷分配等控制回路進行二級計算機局部優化控制進行試驗,取得成功,并通過技術鑒定。
中型氨廠普遍認為:DCS投運后,減輕了工人勞動強度,改善了操作環境,穩定了工藝生產,提高了操作精度,達到了裝置安全穩定運行,節能降耗的目的。據調查各中型氨廠DCS應用,每套年經濟效益在60~200萬元不等。
3.煉油廠DCS應用情況
自從1983年高橋石化公司煉油廠引進SPECTRUM系統用于常減壓裝置過程控制以來,我國煉油行業相繼有20多家企業用DCS進行自控改造。高橋石化公司煉油廠與浙江大學合作,以DCS、單回路調節器和FOX-300、IBM-S/I為上位機,在不同的裝置上建立數學模型,開發專家系統,實施局域優化控制,取得了314萬元的經濟效益。
廣州石化總廠煉油廠與北京石油化工科學院合作,在PROOVOX系統的上位機HP1000A700上用FORTRAN語言開發了LQG自校正控制軟件,于1988年投入使用。它可以作為DCS的一個通用控制模塊,對DCS管理之下的多個控制回路實施LQG自校正控制。LQG自校正算法通常適用于被控對象結構已知,但參數未知的情況。自校正系統將在線辨識和控制器的設計有機地結合起來,在運行過程中,首先進行參數辨識,然后根據辨識結果修改控制器參數,達到消除干擾之目的。LQG自校正控制軟件,用于常壓塔塔頂溫度控制,年經濟效益達50萬元。
大連石油化工公司,在蒸餾裝置上使用OPTROL7000上位機和SPECTRUM系統,引進美國通用自動化公司(AAI)的先進控制軟件。主要是一些先進的控制應用程序,如:原油預熱控制程序FO、加熱爐支路平衡及燃燒控制程序F1F2F3、初餾塔控制程序TOWERA、減壓塔控制程序 TOWERC,。分餾點計算是AAI公司的專有技術,與廠方合作開發了初餾塔、常壓塔、減壓塔分餾點控制程序。分餾點計算是根據已知原油實沸點(TBP) 曲線和塔的各傾線產品的實沸點曲線,實時采集塔的各部溫度、壓力、進塔出塔物流的流量等參數、將塔分段,進行各段上的物料平衡、熱平衡計算,得到塔內的液相流量和汽相流量,從而算出抽出產品的分餾點。分餾點計算在系統程序中每10秒鐘運行一次,比在線分析儀表快,使調節質量得到改善,在計算出分餾點的基礎上,以計算機間通訊方式,修改DCS系統中相關傾線流量控制模塊的給定值,從而實現先進控制(SPC)。
加熱爐出口溫度控制是由基本控制器(UCM)進行。用上位機對爐膛溫度進行實時計算,求出一個較為理想的真實爐膛溫度,輸出給UCM,從而實現了爐出口溫度與爐膛溫度串級調節。由于爐膛溫度的反應比爐出口溫度快,所以在實際應用上大大改善了出口溫度控制效果。
大型加熱爐燃燒控制是節能顯著的控制系統,各DCS應用企業都開發了應用軟件。有的根據煙道氯氧含量進行燃燒熱效率計算和顯示,再根據氧含量和算出的熱效率去控制入爐空氣量,保持低殘氧燃燒,以達到節能的目的。
蘭州煉油化工總廠2#常減壓裝置采用了I/A.S系統,不僅進行常規控制,還實現了生產過程操作優化,并且將DCS與生產管理計算機VAX8350通迅聯網,2#裝置DCS過程控制計算機系統已成為全廠信息管理系統(MIS)的一部分。
我國應用DCS的煉油廠,除在常減壓裝置實施DCS高級軟件控制外,在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氫精制、油品調合等方面均開發了節能顯著的復雜控制系統,在此不予贅述。
4.DCS在乙烯裝置上的應用情況
典型的石化工工藝是以石油為原料,通過初初餾、裂解、分離、聚合等工藝過程生產各類石油化工產品,如聚乙烯、聚丙烯、苯乙烯、合成橡校、乙二醇、丙烯腈、聚脂等。我國建成投產的20多個乙烯廠均為典型的石油化工工藝。自從1983年燕山石化公司前進化工廠乙烯裂解裝置采用CENTUM-A系統進行自控改造至今,已有14家企業76套DCS用于生產過程控制,可見DCS在石化企業中推廣應用之快、應用數量之多為各行業之首。從石化企業十年DCS應用情況來看,一般分為二步實施。第一步使用DCS改善常規調節控制品質,滿足生產的安全、穩定、長周期運行,為高層次應用開發打下基礎。第二步通過現代控制理論的應用,機理模型的研究,開發優化操作應用軟件、專家系統等,采用先進控制策略,實施計算機二級優化控制。目前石化企業DCS應用多數仍處于前者。
燕山石化公司1983年引進CENTUM-A系統對12個乙烯裂解爐進行自控改造,DCS實現了爐管出口溫度控制、乙烷裂解爐油壓超馳控制和在線清焦自動控制。1987年以CENTUM-B系統為下位機,DEADE計算機為上位機,用于控制節能技術改造后的BA-109、BA-110兩臺裂解爐和乙炔加氫反應器,實施二級計算機優化操作。裂解爐控制,選擇4個爐出口溫度之一,通過調節側壁和底部燃料量控制溫度,側壁和底部燃料量與強制通風量實行比率控制,進料量和稀釋蒸汽量也實行比率控制。在此基礎上,計算機優化控制方案對流量調節器實施SPC監督控制。控制目標為:
維持裂解爐系統安全運行。
維持所希望的最佳轉化率,使各組爐管之間溫差最小。
維持合理的進料油氣比。
維持所要求的總投油量。
通過氧量控制,維持理想的空燃比,使熱損失最小。
1991年該公司新建成0號裂解爐,使用CENTUM-B系統監控生產過程。應用軟件由該公司和北京市儀表局成套公司合作開發,綜合了DECADE 計算機裂解爐控制方案(美國SIMCON公司)、遼陽乙烯裂解爐CENTUM高級控制方案(法國石油公司)、盤錦乙烯裂解爐CENTUM高級控制方案(日本東洋工程公司)以及國外大型鍋爐ABC (AUTOMATIC BOILER CONTROR)控制方案的技術特點,設計了0號裂解爐高級控制方案。建立裂解爐解耦控制模型,設計了總進料量和裂解爐出口溫度(COT)偏差控制(含進料量和稀釋蒸汽的交叉控制、最小稀釋蒸汽量控制、總進料量控制)、深度和 COT控制、雙交叉限幅燃燒控制、煙道氣殘氧含量控制、巴期夫在線清焦程序控制。這些高級控制回路達到的目標為COT偏差在1℃以內,穩定總進料量、煙道氣氧含量2~3%,保持爐熱效率93%左右,穩定裂解爐爐轉化度提高三烯收率,大大提高了乙烯裝置的綜合效益。
揚子石化公司、齊魯石化公司、上海石化總廠三套30萬噸/年乙烯裝置、DCS和應用軟件均引進國外設備和技術。大慶石化總廠新擴建的H號裂解爐的控制裝備采用CENTUM-B系統,引進了13套高級控制應用軟件,這些應用軟件均以提高三烯收率為目的。
5.聚氯乙烯(PVC)裝置中DCS的應用情況
我國PVC生產有國產裝置,也有引進裝置,全國有60多個生產廠。有乙炔與氯化氫反應生產法和乙烯氧氯化法兩種流程。根據所掌握資料統計,有14個 PVC裝置上使用DCS。PVC聚合屬間歇生產過程,主要是原料配比、加料、升溫、聚合、出料邏輯順序控制、聚合釜溫度壓力控制和后處理分離、精制控制。
在PVC生產過程中,順序控制占有很在比重,有近百個切斷閥,幾十個泵、馬達、開關按照不同的生產要求和時間順序啟動關閉。DCS控制單元同時具有反饋模擬控制的順序控制。PVC生產可以根據市場需求,調整配方生產多品種多型號的產品。因配方改變控制方案隨之改變。裝置的生產靈活性也是間歇過程特有的要求。DCS豐富的計算功能、邏輯功能和通訊能力,為PVC多品種生產提供了便利。
PVC聚合溫度按照嚴格的溫度曲線實行控制,DCS邏輯功能和反饋控制的巧妙結合,將聚合溫度偏差控制在0.02~0.06℃范圍內,同時方便了操作,保證了產品質量。隨著DCS在PVC生產中的應用不斷擴大,一些優化控制軟件也應運而生。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