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南牧機械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牧設備公司”)的“智能制造”邁出驚艷一步,該公司與廣州中設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發打造的全球首條養豬裝備全自動化生產線正式啟動投產,整條生產線由物料到成品全程自動化生產,實現無人作業,生產效率成倍提高,能耗系數大幅下降。
為落實《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號),加快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信辦聯合發布了《“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16日,在工信部指導下,由十家中國機器人企業牽頭發起的中國機器人TOP10峰會16日正式成立。“中國機器人TOP10”定位于中國機器人高端智庫和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推動者和踐行者,搭建中國機器人智庫平臺,探索產業創新發展模式,加大產業培育力度,提前布局機器人標準,加強國際合作交流。
盡管“工業4.0”是近些年才出現的一個新概念,但早在概念開始之前德國企業就開始進行了“工業4.0”的嘗試。“工業4.0”只是數字化生產的延伸,這也是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將“工業4.0”視作進化的根本原因。
全球能源觀是遵循能源發展規律、適應能源發展新趨勢形成的關于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觀點和理論。化石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帶來了日益凸顯的環境問題和資源危機。
近年來,隨著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斷增加,風電市場的競爭也不斷加劇,市場行業巨頭間的大并購也不時出現。
今年以來,一大批像威谷光電一樣的“機器換人”項目紛紛開工建設。數據顯示,年初確定的全市百項“機器換人”重點項目中,目前在建的有64項...
2015年10月和2016年3月,谷歌圍棋軟件AlphaGo與圍棋大師的2輪“人機大戰”再掀人工智能熱議。2016年3月27日,數字中國聯合會發布的《2015中國IT產業發展報告》預測,2016年IT產業的發展趨勢之一就是“人工智能進入規模化和應用階段”。
隨著石墨烯技術的逐漸發展,芯片行業也面臨著一場革新。許多研究人員都希望將石墨烯技術應用于芯片,許多企業也在投資研發此項技術。
菲力爾(FLIR)新推出的FLIRTrafiOne就是一款全方位的交通監控和交通信號動態控制的探測傳感器,可提供在交叉路口與城市環境中機動車、非機動車和行人的高清數據。
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將物聯網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物聯網+VR/AR”的新模式能夠帶來更加聰明敏捷的工程制作,節省人力成本。
安川電機開發出了在機器人模擬器上自動生成機器人動作軌道的“路徑規劃功能”。通過使部分示教作業自動化,可減輕作業者的負擔,并縮短生產系統的設置時間及工序準備時間。
在業內人士看來,通過工業4.0戰略的實施,將使德國成為新一代工業生產技術的供應國和主導市場,會使德國在繼續保持國內制造業發展的前提下再次提升它的全球競爭力。因此,德國制造業可以成為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參考樣板。
2016年6月13日,諾基亞宣布與中國移動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通過提供無縫聯網功能,助力中國移動實現其網絡向靈活云網絡基礎設施的遷移,以更有效地滿足用戶不斷增長的數據傳輸需求。
應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邀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總理默克爾于6月12日至6月14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李克強總理與默克爾總理共同主持第四輪中德政府磋商。這也是默克爾總理上任后第九次訪華。
目前,高檔數控系統仍受到西方國家封鎖和限制,此前在業界引起軒然大波的“東芝事件”“考克斯報告”充分說明,高檔數控機床和高檔數控系統對于我國國防安全的重要戰略意義。
根據去年發布的《關于促進先進光伏技術產品應用和產業升級的意見》,我國將提高光伏產品市場準入標準,實施“領跑者”計劃。國家能源局每年安排專門的市場規模實施“領跑者”計劃,要求項目采用先進技術產品。去年,我國首個先進技術光伏示范基地落戶山西大同。
西門子今天與幾家中國大型企業簽署了一系列合作協議,在鋼鐵、船舶制造、電子和航空航天領域實現強強聯手,布局智能制造。作為實現德國“工業4.0”和“中國制造 2025”戰略對接的具體措施,西門子在德國總理默克爾正式訪華期間分別與寶鋼集團有限公司(寶鋼)、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中船重工)、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子)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航天科工)締結合作伙伴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