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大爆發,雖然規模性商業落地還需時日,但已經來到了“井噴前夜”。在人形機器人系統中,電機控制系統是核心元件之一,也即將迎來一片新的產業藍海
從智能工廠到協作機器人,AI和自動化技術正重塑制造業。通過擁抱這些前沿技術,企業將提升生產力、創新能力,并在數字時代保持競爭優勢。
AI的廣闊領域內存在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通用人工智能(AGI)與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盡管二者都有著光明的前景,但它們代表了人工智能發展的不同階段,并且具備獨特的能力和局限性。
當前,AI大模型在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等領域取得了不俗成就,市場規模也在快速增長。根據Precedence Research測算,預計到2032年,全球大模型市場規模將超過1100億美元。
中國工業機器人設備出口金額呈現顯著增長,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出口增速達86.4%。盡管存在貿易逆差,但出口量的增加表明了中國機器人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提升。
伴隨中國制造業產業升級由粗放模式轉向高質量、高層次、精細化模式,加上整體社會向著節約、綠色、低碳化等新質生產力轉型,使得一體化方案越來越得到了用戶市場的重視,微型直流低壓伺服驅動器成為較受關注的產品線
“下一代機器人”指的是結合最新技術、具有更高智能和靈活性的新型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將超越傳統的工業和服務機器人,具備更強的感知能力、自主決策能力和與人類的協作能力
隨著大模型技術的成熟、生成式AI應用的普及,以及各國對AI政策的逐步規范化,全球AI生態系統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現在,隨著電力使用效率提高的速度放緩以及人工智能革命的勢頭強勁,高盛研究估計,到2030年,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將增長160%。
工業機器人是廣泛用于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機器裝置,具有一定的自動性,可依靠自身的動力能源和控制能力實現各種工業加工制造功能。工業機器人被廣泛應用于電子、物流、化工等各個工業領域之中。
不管是海外還是中國,人形機器人正加速從“樣機炫技”走向商業化應用場景的落地。在此背景下,眾多工控企業紛紛加碼人形機器人賽道,力求在這一新興領域占據一席之地。
快手昨天發布了2024年第二季報: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7%,調整后凈利潤同比增長73.7%;二者均大幅超過了市場一致預期。
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拉開大幕,本屆博覽會突出技術創新與應用成效,共有169家企業600余件創新產品參展,其中首發新品60余款,27款人形機器人集中亮相。不得不說,機器人賽道,已經越來越擠了。
8 月 16 日消息,8 月 15 日,2024 電力信息通信新技術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華為數據通信產品線能源行業解決方案總監楊新峰發表“華為星河 AI 電力網絡,構筑電力智能化發展的通信基座”主題演講,發布華為星河 AI 電力網絡
8月15日消息,據外媒報道,蘋果正在開發新的計算平臺,包括一款“桌面機器人”,預計售價約1000美元(約合人民幣7138元)。
根據MIR長期對中國移動機器人數據監測顯示,2023年中國移動機器人出貨量近8萬臺,增速為17.7%。主要受光伏、鋰電池等新興行業需求帶動,實現較平穩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