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移動機器人回顧及2024年預測
一、冷與熱
2023年,對中國移動機器人來說,是挑戰和機遇并存的一年。
根據MIR長期對中國移動機器人數據監測顯示,2023年中國移動機器人出貨量近8萬臺,增速為17.7%。主要受光伏、鋰電池等新興行業需求帶動,實現較平穩增長。
增速17.7%這個速度并不算差,但其實在這增長背后,也有不為人知的冷與熱,那么讓MIR帶大家看看2023年背后關于中國移動機器人有哪些來之不易,又有哪些因素是促進他蓬勃生長的,而在這之后中國移動機器人又會向著哪些方向發展呢?
1、“投資熱”持續降溫
隨著移動機器人技術的逐漸成熟,初期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高峰期已過;與此同時,入局玩家逐漸增多,競爭加劇,價格戰激烈,影響到投資者的信心轉而尋找新的增長點。
2、“出海熱“持續升溫、部分行業需求持續增加、國產替代加速
隨著全球老齡化趨勢帶來移動機器人市場需求、內資移動機器人在全球做到較高性價比以及應對國內市場飽和等多重原因,內資移動機器人也跟上了“出海”的大部隊,紛紛布局海外業務以尋求新增量。
根據MIR調研顯示,2023年光伏、鋰電、家電、化學制品這四大類行業需求持續增加。
其中尤其亮眼的是光伏行業大幅度增長,實現了142%的增速。
3、產業鏈成熟,智能化趨勢明顯,國產替代加快
中國移動機器人產業鏈趨向成熟,其智能化趨勢已經非常明顯,幾乎所有的移動機器人都有著智能運動模塊,這其中智動輪、頂升模組、旋轉模組就是其中重要的零部件,此類零部件的國產廠商越來越多,如此,以智能運動模塊為基礎加速了各類移動機器人廠商輸出機器人運動方案。
二、哪些細分產品?
AGV、AMR和無人叉車的喜與憂
上部分講完了移動機器人的總體情況,那么具體到移動機器人的三類細分產品,各自發展又有什么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下。
移動機器人,按照其在自動化物流和生產過程中的不同角色和功能,可分為AGV(自動導航車輛)、AMR(自主移動機器人)和無人叉車(專門用于搬運和堆垛作業的自動化設備,結合AGV的自主導航能力和傳統叉車的功能)這三類產品。
其中AGV、AMR、無人叉車2023年增速分別為6.1%、31.5%、41.2%。
1、 AGV——發展較成熟速度偏慢,但下游行業集中度有所提升
從MIR獲得的數據來看,近年來電商產業的快速發展帶動AGV最大的下游行業——倉儲物流終端也呈現較快的發展速度,目前來看市場需求已經趨向飽和;而2023年AGV市場下游行業集中度有所提升,具體來說就是在經濟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一些尾端規模較小行業現金流壓力較大,移動機器人導入進程放緩;
相對應主流行業集中度提升,其中特別是光伏行業的需求增加,漲幅超過110%。2023年光伏行業投資旺盛,其中主要是在產業鏈上游的原材料搬運、電池片花籃搬運、組件等環節滲透率全面提升。
AGV作為移動機器人產品中發展最為成熟的一類,上游零部件產業鏈也較為成熟,其中零部件主要分為車身本體、驅動系統、導航系統、控制系統、電池或電源系統、通信模塊、安全系統等部分。
其中比較重要的驅動、控制系統部分已經有相對比較成熟的供應商,比如天太,一家專注于機器人核心運動單元的企業,設計研發了一系列一體化、高性能、低成本的機器人運動單元產品,如智動輪、旋轉單元、頂升單元等,這些核心零部件被應用在移動機器人最重要的領域之一:倉儲物流,并和與多家機器人領域龍頭企業保持著深度合作。
智動輪這一零部件在所有移動機器人智能驅動部分里面都承擔著重要的作用,智動輪考驗的是產品與實際應用場景的完美結合,硬件、軟件、參數的極致優化是關鍵,是核心競爭力。
智動輪這一核心零部件,需要基于優秀的性能參數實現緊湊的結構、穩定的行走、靈活的轉向且簡單易用,從而最終實現更高的運行效率。
關于玩家格局,AGV市場行業進入門檻相對較低,玩家眾多,但具有集中度高的特點,TOP10廠商占據近80%的市場份額。近兩年價格戰激烈,廠商利潤空間受到沖擊,很多廠商在積極規劃出海以謀求業務發展;同時部分傳統制造業巨頭終端企業如汽車制造業基于其強大的研發、制造、集成能力,以及自身龐大的需求,開始踏足該領域,如此來看,現有的AGV市場份額或將面臨重大變革。
2、 AMR——傳統場景滲透較低,但在高附加值行業中滲透率不斷提升
從MIR數據圖表中可以看出,2023年AMR市場下游行業格局變化較大,光伏增速近200%,躍升為第一大行業。
雖然AMR在傳統包裝場景較集中的食品飲料、醫療用品、化學制品等行業目前滲透率較低,但根據調研情況來看,需求在持續增長。
同時,汽車整車、半導體等高附加值行業中AMR滲透率不斷提升,此類行業用戶對產品的性能要求較高,進入門檻較高,可以預見未來可販空間大。
未來發展前景預測中,值得一提的是“云倉”場景需求的增加,這是在經濟下行、電商不斷發展的情況下導向的。此場景可以實現小型客戶需求集中化,長期來看,利好AMR發展;且因為該場景的分散性、間歇性,或將帶來租賃等商業模式的發展,值得關注。
AMR行業新入玩家較多,值得注意的有部分終端制造業頭部企業也開始涉足,行業有一定的技術門檻,目前各家廠商都在產品優化和應用方案落地階段,市場集中度低,屬于可以進一步開發的市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激光SLAM導航精度較低、視覺SLAM技術尚不成熟,目前行業里采取激光SLAM導航+輔助對接的過渡形式較多;技術成熟仍有一定的距離,當前項目交付能力是廠商間拉開差距的重要因素。
3、 無人叉車——產品較新市場成熟度有待提升,但用戶教育初見成效
2022~2023年 中國無人叉車下游行業格局(臺)
無人叉車作為移動機器人中較新的產品,目前市場成熟度還有待提升,可以看到,2023年該產品在用戶教育方面取得較大進展。在光伏、鋰電池、倉儲物流、化學制品這四行業均實現超50%增長。
這其中主要和下游應用行業的特殊性相關,比如:
1)在化學制品、白酒等作業環境惡劣的行業,機器換人的需求較迫切,目前看來無人叉車產品導入潛力大。如:化學行業近幾年化工廠爆炸事故頻發,無人叉車導入需要盡快提上日程;而白酒行業附加值高、用工貴問題突出,降本需求較強烈,近期對無人叉車產品關注度提升。
2) 而在軍工、工程機械、集裝箱等行業對重負載無人叉車需求增加,未來將對企業研發實力、產品穩定性提出更高要求。
無人叉車行業格局又有不同,主要由兩類玩家構成。
傳統叉車供應商和移動機器人(底盤型)供應商。
其中傳統叉車供應商主要在大負載機型、叉車本體制造、貿易渠道這三方面優勢較大;而移動機器人供應商在軟件、控制系統、小負載機型優勢較大,屬于各有所長。這就導向目前兩類廠商直接競爭沖突較少,行業集中度較低。
同時,由于傳統叉車企業產品全、渠道廣,在轉型無人叉車這一進程中,移動機器人零部件廠商通過核心零部件、AI產品來賦能傳統叉車企業快速智能化轉型;新的移動機器人(底盤型)供應商等智能化玩家,在智能化、算法發展較好,但由于體量較小更多是項目導向來切入市場。
不過,無人叉車行業2023年也存在產品降價幅度偏大,競爭逐步激烈的情況。由于用戶教育導向用戶成本接受度提高,行業格局正在由頭部用戶向二三梯隊用戶滲透,示范效應初見成效。
三、春天在哪里?
經歷數年發展,移動機器人不同于現在熱度較高的人形機器人,向資本和市場講故事的環節早已經過去很久。
資本似乎已經不那么有耐心給移動機器人,理想豐滿然而現實卻十分骨感。當下資本和市場更關注廠商能否快速落地,應對下游行業更加復雜的場景,基于軟硬件層面技術給到相應的解決方案,實現盈利。
值得警覺的是有終端巨頭下場開始進入移動機器人領域,他們有大量的應用場景,同時有研發和集成的能力,這就導向終端開始尋找優秀的單元模組企業合作,給上游真正在做核心技術研發的零部件企業大量機遇。移動機器人行業不再是過去從零部件企業到本體廠商再到集成商和終端用戶的簡單線性關系,而會是一個復雜的網狀關系,終端客戶會直接觸及上游,從而壓縮中間環節,進而改變終端市場格局,未來甚至有可能會占據掉部分市場。其中一些傳統叉車廠商也進入AGV、AMR和無人叉車領域,可以預見,他們會系統利用齊全的產品矩陣和完善的市場渠道,展開新一輪市場競爭;
同時AI技術、智能化會進一步賦能移動機器人產品,未來有可能會出現智能調度的全新產品。尤其是移動復合類機器人例如智能臂+智能移動底盤,會有大量的應用場景。部分核心零部件廠商已經開始布局,用AI來定義新一代的與之匹配的核心零部件及AI控制系統,為產業的變革提前布局,移動機器人零部件廠商天太就是一個代表,他們同時也涉足人形機器人領域,未來這些技術或將會實現共通,對機器人、智能制造全行業帶來長久的影響。
總之,對移動機器人來說,2023年不算太壞,但未來市場會將移動機器人這把星星之火,引入到更加成熟運營模式的大草原里面。
在廣闊天地間,也許各家廠商都可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最重要的是如何最快地感知到行業的新機會,并迅速做出行動,同時響應生產制造的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的需求,基于新機會中不同場景應用要求,結合自身技術優勢形成獨有的產品矩陣,這才是永不落敗的護城河,2024年,且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