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洋時代產品應用于降雨量遠程監控系統
1.建立數據傳輸的快速通道,保證雨情數據信息的實時性和準確性。
2.建立積木式分級系統結構,保證系統能夠高度可靠地實施和運行。
3.系統為開放式設計,如果鐵路系統后期建設的網絡系統可以覆蓋到各個雨情測量點,系統可以平穩置換而不需重復投入大量資金。
二、系統結構
系統是一典型的金字塔型結構,而雨情數據信息的傳輸通道則分為明顯的三級。第一級是從雨情測量點到工務段,第二級是從段局到分局,第三級是從分局到路局。
在系統的設計過程中,實時性和可靠性一直是我們關注的焦點,而如何保證雨情數據信息的實時準確是設計數據傳輸通道的重要依據,為此第一級數據通道就成為了系統成敗的關鍵所在。根據我公司在實際工程中所積累的經驗,我們采用我公司自產的工業級數據傳輸裝置來完成第一級數據通道,從根本上保證了雨情測量信息的準確傳輸和最小延時。工業級數據傳輸裝置全部采用工業級標準芯片設計,內含自跑式看門狗,-40度~80度工作溫度范圍,具有普通商業Modem所不具備的獨到優勢,它適合用于數據交換量較小且長期無人化自動運行的場合,從根本上解決了普通商業Modem連接速度慢、長期運行容易出現吊死的現象。IC卡電話系統以及POS機都是工業低速Modem的成功案例。
在數據傳輸上,工業級數據傳輸裝置采用數據自動分組和自動CRC校驗的方式來保證數據信息能夠準確無誤地傳輸。這樣在第一級數據傳輸通道就能夠保證雨情數據的準確性和實時性。
第二級數據通信采用遠程撥號接入來保證第一級數據能夠快速實時地向上級傳遞。在分局采用modem池作為分局下屬各工務段的實時網絡接入。
第三級數據通信采用了現有網絡系統的資源來實現第二級數據能夠實時送到路局的雨情實時監測中心。
三、系統性能指標
1、雨情測量點數據采集:
a:撥號至數據通道建立時間5秒
b:雨情數據采集時間3秒
2.工務段控制機接收數據時間:每分鐘6個雨情測量點
3.工務段控制機上報數據時間:
a:與分局建立或恢復數據通道時間 〈30秒
b:上報分局數據信息時間: 3kbytes/s
4.分局控制機上報數據時間: 廣域網絡延遲。
綜上所述,在雨情監測中心得到的雨情數據信息的最大延遲不超過 40 秒左右,符合我們預定的設想。
四、系統特點
1.系統采用積木式分級系統結構,系統穩定可靠,同時后期測量點的增加或變動不會影響到系統結構的變化。
2.第一級數據通道采用工業級數據傳輸裝置,既保證了雨情信息的定時性,也保證了系統長期無人化運行的可靠性。
3.監測中心采用先進的GIS系統,能夠對雨情信息自動分析匯總并作出相應的專題地圖和決策支持,為調度指揮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4.如果后期鐵路局網絡系統建設覆蓋到雨情測量點,則采用TCP/IP數傳裝置直接將雨量計接入到網絡系統而不必重復投入大量資金。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