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頻感應加熱裝置的故障處理
1 引言
某鋼管廠管加工前區芯棒淬火中頻感應加熱裝置是80年代末期從德國bbc公司引進的,芯棒原設計直徑:d=φ65~φ150mm,爐膛溫度:750℃~1300℃。由于生產需要軋制x70、x80管線鋼,芯棒的直徑有時需要提高到172mm,必然提高了中頻裝置的負荷。該控制系統采用模擬控制,控制器件為分立元件,設備已運行二十年,控制參數劣化嚴重。在加熱φ160mm的芯棒時,出現功率上不去,系統過電流跳電,屢次燒逆變側晶閘管,嚴重影響生產的正常運行。
2 系統介紹
主回路包括整流變壓器、整流器、直流電抗器、逆變器、電容器與感應加熱線圈組成的并聯負載諧振回路,見圖1。整流變壓器750kva,10kv/550v;采用晶閘管三相全控整流;電抗器具有平滑作用,濾去高次諧波;逆變器由單相全控橋組成,輸出功率600kw,輸出電壓800v,電流880a,最大頻率2000hz。

圖1 主回路電路圖
控制系統采用電壓、電流雙閉環控制,控制框圖如圖2所示。通過對中頻電壓的檢測,來控制中頻輸出電壓的大小,電壓調節器的輸出作為電流給定。通過檢測三相交流進線電流來作為電流反饋,電流調節器的輸出控制整流器的脈沖移相。控制系統檢測中頻電壓、電容器支路電流,通過計算與比較,來控制逆變晶閘管的觸發,保證反壓時間tβ大于晶閘管關斷時間tq。

圖2 中頻控制系統簡圖
3 故障處理
通過對系統進行調查,可知在加熱φ160芯棒時,中頻電壓開始大約為250v時,輸入電流沖擊大,隨著加熱的進行,輸入電流基本徘徊在600a左右。隨著給定功率的增加(即給定電壓的增加),輸入電流增大,但輸入電流不會隨著加熱的進行而逐步減少,芯棒加熱緩慢。為什么在加熱初期電流沖擊大?為什么隨著加熱裝置的運行,輸入電流沒有逐步減少?為什么隨著給定功率的增加,加熱效果不明顯,而系統頻繁報警過電流?
(1)針對逆變回路頻繁燒晶閘管,初步懷疑主回路晶閘管不良或主回路存在接地或短路現象,導致交流輸入電流大,輸出功率上不去。通過對中頻主回路以及線圈的絕緣進行檢查,沒有發現異常;對晶閘管進行檢查,發現晶閘管的參數有劣化趨勢。我們對逆變側晶閘管全部進行了更換,以徹底排除主回路的異常;但再次運行中頻時,現象依舊。
(2)對負載進行檢查,在中頻感應加熱裝置中,如果負載不匹配,如電容與感應線圈不匹配,也會出現輸入電流大,輸出功率小的現象。我們對感應線圈的感抗進行測試,沒有發現異常,對并聯電容進行簡單檢查,也沒有發現異常;然后逐步切電容或投電容,啟動中頻裝置,即進行負載阻抗的匹配試驗,故障現象依舊,說明負載阻抗匹配不存在問題。
(3)在排除主回路異常后,我們對控制系統進行檢查與測試。發現中頻裝置工作時,當中頻電壓開始大約為250v時,輸入電流沖擊大,隨后穩定在600a左右,反饋電壓為4.5v。系統標準設置為1000a/10v,我們調節電流反饋系數,使輸入電流為600a時,電流反饋為6v。再次運行中頻時,沖擊電流明顯下降,但功率依然上不去,加熱效果差。
(4)測試中頻電壓與電流波形如圖3所示,中頻頻率大約1.7khz,周期t為589μs,電流超前電壓達70μs,即功率因數角大約為:70/589×360=43°。本中頻裝置用晶閘管的恢復時間大約在20μs,為了保證晶閘管的可靠關斷,系統設置的電流超前電壓大約在40μs左右。

圖3 處理前中頻電壓、電流波形
為此,我們調整了超前角的大小,減小超前時間到40μs,如圖4所示。再次啟動系統時,中頻電壓開始大約為250v時,輸入電流開始為600a左右,隨著加熱的進行,輸入電流逐步減小到350a左右。當給定功率的增加時(即給定電壓的增加),中頻輸出功率成比例上升;輸入電流開始也增加,但隨著加熱的進行逐步減少;芯棒加熱效果好,系統恢復正常工作。

圖4 處理后的中頻電壓、電流波形
4 故障分析
當中頻裝置啟動時,突加給定電壓,由于電壓反饋沒有,電壓調節器輸出迅速增加。由于控制參數漂移,使得電流反饋系數減小,同樣的中頻電流給定使中頻裝置輸出的瞬間電流比較大,產生沖擊電流,只有當電壓環超調后,輸出電流才開始減小,最終由負載決定。由于中頻裝置中存在很大的電抗,系統調節響應慢。隨著給定電壓的增加,沖擊電流更大;對晶閘管的沖擊也大,加快晶閘管的劣化,造成晶閘管疲勞擊穿。
隨著元器件老化,模擬控制系統參數漂移,使得逆變器控制回路中的晶閘管觸發的超前角變大(42.8°),功率因數低(0.733),即使輸出同樣的中頻電壓與中頻電流,但中頻裝置輸出的有功功率不高,加熱效果差。正常情況下,在中頻加熱過程中,根據歐姆定律,負載參數隨溫度升高而變化,如中頻等效阻抗增大;但當溫度變化緩慢時,中頻等效阻抗變化不大。當中頻給定電壓恒定時,盡管隨著加熱裝置的運行,由于加熱效果差,中頻等效阻抗變化不大,電壓反饋提高得慢,導致中頻電流變化緩慢,即系統長時間工作在大電流狀態,也易造成晶閘管的劣化。
通過調節定位器,增大電流反饋系數,使電流反饋600a/6v;減小了電流沖擊。通過調節逆變回路晶閘管脈沖控制參數,使中頻電流超前中頻電壓的時間為40μs,既保證了晶閘管的可靠關斷,又減少了超前角(24.4°),提高了功率因數,為0.91。由于中頻裝置的輸出有功功率提高,芯棒加熱功率增大。根據歐姆定律,隨著芯棒溫度的升高,芯棒電阻增大,中頻等效阻抗增加,在同樣的中頻電流下,中頻電壓反饋提高;當中頻電壓給定不變時,電壓調節器的輸出減少,使中頻輸入電流也逐步減小。隨著給定功率的提高,中頻電壓提高,中頻電流開始也提高,但隨著芯棒的加熱,中頻電流會逐步減小,減小了晶閘管的負擔。
5 結束語
控制系統的穩定,對于中頻感應加熱裝置的穩定運行十分重要?,F場技術人員平時要積極收集設備原始設計數據或交工驗收技術數據,并對系統進行技術消化與必要的測試,積累經驗數據,對故障的診斷與處理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