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有工業4.0戰略,美國有工業互聯網,我國也提出“中國制造2025”,且被稱為中國版工業4.0。 筆者以為,中國版工業4.0起點雖高,但若標準缺失的話,在發展初期就有被邊緣化的風險。 2014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超過3.2萬億美元,高居世界首位,在500多種主要的工業產品中,有220多種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即便如此,中國制造業仍是“大而不強”,核心技術缺失、質量基礎薄弱、
德國有工業4.0戰略,美國有工業互聯網,我國也提出“中國制造2025”,且被稱為中國版工業4.0。 筆者以為,中國版工業4.0起點雖高,但若標準缺失的話,在發展初期就有被邊緣化的風險。 2014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超過3.2萬億美元,高居世界首位,在500多種主要的工業產品中,有220多種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即便如此,中國制造業仍是“大而不強”,核心技術缺失、質量基礎薄弱、
中國“十三五”規劃指出,將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實施《中國制造2025》,推動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轉變,工信部已完成《機器人(69.400, 0.00, 0.00%)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初稿,一系列具體配套政策措施預計于2016年落地。
中國“十三五”規劃指出,將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實施《中國制造2025》,推動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轉變,工信部已完成《機器人(69.400, 0.00, 0.00%)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初稿,一系列具體配套政策措施預計于2016年落地。
《中國制造2025》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文件明確我國制造業的發展將圍繞先進制造和高端裝備制造,重點實現包括機器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十大戰略領域的突破。
《中國制造2025》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文件明確我國制造業的發展將圍繞先進制造和高端裝備制造,重點實現包括機器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十大戰略領域的突破。
經歷了2013年到2014年的市場份額“十二連降”后,中國品牌汽車銷量在2015年實現突破,汽車評論員張志勇認為,這是中國品牌積累到一定階段的必然。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11月的汽車產銷數據顯示,SUV的銷量依然是車市增長熱點,哈弗H6繼續占領SUV銷量寶座,并以4.03萬的月銷量創下了SUV銷量的新紀錄;上個月,在長城的天津工廠哈弗H6迎來了第100萬輛的下線;而上周,長安汽車2015年第10
經歷了2013年到2014年的市場份額“十二連降”后,中國品牌汽車銷量在2015年實現突破,汽車評論員張志勇認為,這是中國品牌積累到一定階段的必然。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11月的汽車產銷數據顯示,SUV的銷量依然是車市增長熱點,哈弗H6繼續占領SUV銷量寶座,并以4.03萬的月銷量創下了SUV銷量的新紀錄;上個月,在長城的天津工廠哈弗H6迎來了第100萬輛的下線;而上周,長安汽車2015年第10
之前從工信部獲悉,工信部副部長表示,要做好發展規劃、實施方案、行動計劃的制定工作,透露出智能制造方面政策后期有望密集落地。而之前了解,智能制造工程實施方案正在編制,2025年前要分兩個階段進行推進。
之前從工信部獲悉,工信部副部長表示,要做好發展規劃、實施方案、行動計劃的制定工作,透露出智能制造方面政策后期有望密集落地。而之前了解,智能制造工程實施方案正在編制,2025年前要分兩個階段進行推進。
德國學術界和產業界認為,“工業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或革命性的生產方法。該戰略旨在通過充分利用信息通訊技術和網絡空間虛擬系統—信息物理系統相結合的手段,將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
德國學術界和產業界認為,“工業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或革命性的生產方法。該戰略旨在通過充分利用信息通訊技術和網絡空間虛擬系統—信息物理系統相結合的手段,將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
據12月24日消息,據介紹,智能制造是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要實現“中國制造2025”,完成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智能制造將是主攻方向。
據12月24日消息,據介紹,智能制造是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要實現“中國制造2025”,完成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智能制造將是主攻方向。
一位企業家說得好:“當生意好做的時候,每個人都看起來像個天才;當生意不好做的時候,你就要成為天才。”這個時候,就是考驗一位企業掌門人的眼光和決策能力的時候了。
一位企業家說得好:“當生意好做的時候,每個人都看起來像個天才;當生意不好做的時候,你就要成為天才。”這個時候,就是考驗一位企業掌門人的眼光和決策能力的時候了。
12月17日上午,我國首套自主核電軟件包和一體化軟件集成平臺(NESTOR)正式發布。中核集團發布的此項平臺,主要針對三代核電“華龍一號”量身打造,標志著中國已具備成套核電技術獨立出口的能力。
12月17日上午,我國首套自主核電軟件包和一體化軟件集成平臺(NESTOR)正式發布。中核集團發布的此項平臺,主要針對三代核電“華龍一號”量身打造,標志著中國已具備成套核電技術獨立出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