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能源大棒后的戰略之困
最近幾年每逢歲末年初,總歸能看到一些關于俄羅斯的消息。這些消息大致上用三個詞就可以形容:天然氣、前盟友和爭端。從2004年末的摩爾多瓦到2005年末的烏克蘭以及現在的白俄羅斯,莫不如此。
對于上述三個詞所傳遞的種種政治和安全含義,很多人認為這表明俄羅斯很好地抓住了國際能源價格上漲的有利契機,靈活使用能源武器維護國際利益。這種判斷肯定有其合理之處,不過,筆者更愿意將諸多漲價事件解讀為俄羅斯正面臨著難以逾越的戰略之困。
在經歷了上世紀90年代沉淪的十年后,近幾年俄羅斯的經濟終于取得強勁增長。但沒有人會否認,能源出口在其國內經濟的恢復過程中扮演了關鍵的作用。目前俄羅斯中央財政預算中有超過一半來自能源出口收入便是有力的說明。
憑借著國際能源價格的飛漲,俄羅斯不僅經濟實力得以高速成長,而且其國際地位也大幅提升并重新回到世界政治的舞臺中心。
嫻熟地運用能源手段對其他國家施加影響,大概是俄羅斯回到世界舞臺最為顯著的特征:在東邊,一條到底是通往中國還是日本的石油管道曾在很長時間內牽動著東北亞國家的神經,至今余波未消;如今在西邊,俄羅斯又根據國際市場價格的變化對鄰近國家提出幾乎是成倍的漲價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與俄羅斯發生能源價格糾紛的鄰近國家不僅是以俄羅斯為主導的獨聯體成員,而且還都曾是俄羅斯的重要盟友。比如,烏克蘭直到兩年前還是俄羅斯的親密伙伴。再比如,白俄羅斯不僅是俄羅斯最為堅定的盟友,而且也是其西邊的最后一個盟友。
對于這樣一群與本國有著特殊關系的國家,俄羅斯也提出漲價要求,首先自然是經濟利益的考慮。毫無疑問,漲價能給俄羅斯帶來不菲的額外收入。但是從國際政治的角度觀察,一連串類似的事件所透露出來的信息意義更為重大。
一方面,它明確地反映了這些國家的某些重大政策并不符合俄羅斯的期待,甚至直接挑戰了俄羅斯的國家利益。為了使他們回到俄羅斯所希望的軌道上來,俄羅斯必須使用能源大棒敲打它們。
另一方面,頻頻使用能源武器清晰地表明俄羅斯極度缺乏其他行之有效的方式以迫使或吸引這些國家做出符合俄羅斯國家利益的政策選擇,以至于只能屢屢借助天然氣漲價這種脅迫性的極端方式來實現各種目標。
就現狀而言,作為一個大國,俄羅斯對鄰國可以使用的戰略手段實在不多。準確地說,俄羅斯正面臨著嚴重的戰略之困。
軍事上,俄羅斯喪失了對鄰國的有效威懾。以格魯吉亞為例。無論是從人口數量還是國土面積來衡量,它都是一個小國。但就是這個小國絲毫不懼怕俄羅斯的軍事存在,數次同俄羅斯發生激烈的外交沖突,堅持俄羅斯從本國提前撤軍。
文化上,以往在蘇聯境內通行的俄語不斷遭受著各獨聯體國家母語的侵蝕,其影響力和使用范圍都在急劇地縮減。除了白俄羅斯和吉爾吉斯斯坦外,其他獨聯體國家都規定本國主體民族的語言而非俄語為官方語言。
政治上,不少獨聯體國家在和俄羅斯的關系愈走愈遠的同時,絲毫不掩蓋對歐盟甚至北約的向往并想盡辦法加入之。在顏色革命的反襯下,普京在俄羅斯的強人統治也越來越顯得格格不入。
本應最具影響力的經濟手段,在俄羅斯目前經濟利益至上的外交取向下,只能發揮非常有限的效果———事實上,應該是起到了相反的效果。經濟不是為戰略服務,而是戰略為經濟服務———為了實現經濟利益,即使明知天然氣漲價會引起親密盟友的嚴重抵觸情緒甚至與本國發生劇烈沖突,仍然在所不惜。
是不是通過漲價所獲得的經濟利益大得可以超過戰略利益損失呢?以白俄羅斯為例。只要對最新達成的俄白兩國天然氣協議稍稍進行計算便可知道,通過漲價2007年俄羅斯最多只能從中獲得接近9億美元的額外收入。9億美元確實不能說少,但把9億美元和一個忠實的甚至惟一的重要戰略盟友進行權衡,孰輕孰重,自然見分曉。
成也能源,敗也能源。因為能源漲價,俄羅斯的戰略地位迅速提高。但過度地沉迷在能源漲價所帶來的國力提升的歡欣中,并且過分地陷入一分一毫的經濟利益算計反而會損害俄羅斯長遠的外交利益。
揮舞著能源大棒的俄羅斯必須了解,在這一過程中它所能獲得的僅僅是有限的金錢和外界對俄羅斯的愛恨交加,失去的卻可能是未來的地緣政治。
對于上述三個詞所傳遞的種種政治和安全含義,很多人認為這表明俄羅斯很好地抓住了國際能源價格上漲的有利契機,靈活使用能源武器維護國際利益。這種判斷肯定有其合理之處,不過,筆者更愿意將諸多漲價事件解讀為俄羅斯正面臨著難以逾越的戰略之困。
在經歷了上世紀90年代沉淪的十年后,近幾年俄羅斯的經濟終于取得強勁增長。但沒有人會否認,能源出口在其國內經濟的恢復過程中扮演了關鍵的作用。目前俄羅斯中央財政預算中有超過一半來自能源出口收入便是有力的說明。
憑借著國際能源價格的飛漲,俄羅斯不僅經濟實力得以高速成長,而且其國際地位也大幅提升并重新回到世界政治的舞臺中心。
嫻熟地運用能源手段對其他國家施加影響,大概是俄羅斯回到世界舞臺最為顯著的特征:在東邊,一條到底是通往中國還是日本的石油管道曾在很長時間內牽動著東北亞國家的神經,至今余波未消;如今在西邊,俄羅斯又根據國際市場價格的變化對鄰近國家提出幾乎是成倍的漲價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與俄羅斯發生能源價格糾紛的鄰近國家不僅是以俄羅斯為主導的獨聯體成員,而且還都曾是俄羅斯的重要盟友。比如,烏克蘭直到兩年前還是俄羅斯的親密伙伴。再比如,白俄羅斯不僅是俄羅斯最為堅定的盟友,而且也是其西邊的最后一個盟友。
對于這樣一群與本國有著特殊關系的國家,俄羅斯也提出漲價要求,首先自然是經濟利益的考慮。毫無疑問,漲價能給俄羅斯帶來不菲的額外收入。但是從國際政治的角度觀察,一連串類似的事件所透露出來的信息意義更為重大。
一方面,它明確地反映了這些國家的某些重大政策并不符合俄羅斯的期待,甚至直接挑戰了俄羅斯的國家利益。為了使他們回到俄羅斯所希望的軌道上來,俄羅斯必須使用能源大棒敲打它們。
另一方面,頻頻使用能源武器清晰地表明俄羅斯極度缺乏其他行之有效的方式以迫使或吸引這些國家做出符合俄羅斯國家利益的政策選擇,以至于只能屢屢借助天然氣漲價這種脅迫性的極端方式來實現各種目標。
就現狀而言,作為一個大國,俄羅斯對鄰國可以使用的戰略手段實在不多。準確地說,俄羅斯正面臨著嚴重的戰略之困。
軍事上,俄羅斯喪失了對鄰國的有效威懾。以格魯吉亞為例。無論是從人口數量還是國土面積來衡量,它都是一個小國。但就是這個小國絲毫不懼怕俄羅斯的軍事存在,數次同俄羅斯發生激烈的外交沖突,堅持俄羅斯從本國提前撤軍。
文化上,以往在蘇聯境內通行的俄語不斷遭受著各獨聯體國家母語的侵蝕,其影響力和使用范圍都在急劇地縮減。除了白俄羅斯和吉爾吉斯斯坦外,其他獨聯體國家都規定本國主體民族的語言而非俄語為官方語言。
政治上,不少獨聯體國家在和俄羅斯的關系愈走愈遠的同時,絲毫不掩蓋對歐盟甚至北約的向往并想盡辦法加入之。在顏色革命的反襯下,普京在俄羅斯的強人統治也越來越顯得格格不入。
本應最具影響力的經濟手段,在俄羅斯目前經濟利益至上的外交取向下,只能發揮非常有限的效果———事實上,應該是起到了相反的效果。經濟不是為戰略服務,而是戰略為經濟服務———為了實現經濟利益,即使明知天然氣漲價會引起親密盟友的嚴重抵觸情緒甚至與本國發生劇烈沖突,仍然在所不惜。
是不是通過漲價所獲得的經濟利益大得可以超過戰略利益損失呢?以白俄羅斯為例。只要對最新達成的俄白兩國天然氣協議稍稍進行計算便可知道,通過漲價2007年俄羅斯最多只能從中獲得接近9億美元的額外收入。9億美元確實不能說少,但把9億美元和一個忠實的甚至惟一的重要戰略盟友進行權衡,孰輕孰重,自然見分曉。
成也能源,敗也能源。因為能源漲價,俄羅斯的戰略地位迅速提高。但過度地沉迷在能源漲價所帶來的國力提升的歡欣中,并且過分地陷入一分一毫的經濟利益算計反而會損害俄羅斯長遠的外交利益。
揮舞著能源大棒的俄羅斯必須了解,在這一過程中它所能獲得的僅僅是有限的金錢和外界對俄羅斯的愛恨交加,失去的卻可能是未來的地緣政治。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上一篇:戰略應該如何調整 三問中國能源業
下一篇:納米條形碼:讓病毒快速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