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業界大佬是如何打造智能化物流體系
在過去的十年,中國網絡零售增長迅猛,快遞包裹總量也已經遠超美國。2016天貓雙11購物大狂歡數據顯示,單日6.57億的物流訂單再創新紀錄。而從另一方面來看,盡管訂單量猛增,但快遞包裹送達速度并沒有因此放緩,再次令數億消費者點贊。可見,一場智慧物流的變革正在發生。
諸多層面的因素都在推動物流的智能化發展。首先,隨著經濟發展的持續下行,以及人力和資源成本的持續上升,制造企業正在通過改善物流系統的效率,打造智能化物流平臺來降低人工成本,同時提高倉儲和物流效率。其次,隨著物聯網、GIS/GPS、物流自動化等技術及應用的逐漸深入,實現物流的智能化的技術手段也逐漸成熟,打造智能化物流體系已經成為推動企業的智能制造轉型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2016年,從生產型物流、配送型物流拓展到大型物流配送中心的全物流,企業都在著手構建更加智能的物流體系。
在制造企業中,美的集團于今年啟用了“地圖慧企業服務的物流管理平臺”,通過統一的地理信息平臺和自動分揀系統,將美的LMS大物流相關的業務數據包括網點信息、業務區域、車輛信息、配送路線信息等與電子地圖進行無縫整合,結合地理展現和分析技術手段,從地理空間的角度實現業務的一體化管理。建設地圖慧GIS物流服務平臺,以“一張圖”的思路管理物流業務,并為網點管理、區劃管理、分單配送、車輛管理等提供基礎。高效便捷的運作讓美的集團物流工作如虎添翼,成本支出也明顯減少,物流管理更加規范便捷,在節省成本的同時,又提升了客戶信賴度和忠誠度。
記者在對某生物制藥企業的實地走訪中了解到,為推動工廠的智能化發展,該企業在2015年就部署實施了自動化立體倉庫,在1700多平米的倉儲區域,由六排貨架組成,共有3000多個貨物,每個貨位最大承重可以達到550KG。同時,倉庫充分利用了垂直空間,雖然占地面積很小的,但是垂直高度很大,并且當中的溫度、濕度、光照和通風系統全部由計算機控制,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和設定值自動調節到合適的狀態。貨物的存取全部由計算機控制的堆垛機、叉車、小車等設備完成,全程不需要人工進行搬運,并且能夠自動識別,快速方便。另外,該自動化立體倉庫能夠自動檢測貨物的狀態,包括有效期、位置、編碼等,可以隨時通過計算機查詢到具體沒一件貨物的相關情況。
此外,在大型物流配送中心領域,京東是可圈可點,開放了自身研發的智能化倉儲管理系統——豎亥小車,可在1秒內自動精準測算出商品的體積,從而為產品的包裝和貨架存儲提供基礎數據。京東物流將一個物流配送中心建設成一個大的倉庫,可以從進貨、檢驗、入庫到分揀、出庫、裝車自動化完成,全程都是通過標準化的計算機條碼掃描來跟蹤貨物狀態。在這個自動化立體倉庫案例當中,最值得注意的還是自動分揀功能,它可以根據貨物的特點自動分揀,尤其可以將需要冷藏或者冷凍的貨物區分開來,放置到冷藏或者冷凍貨架當中去,對于貨物本身是一種非常好的保護。
隨著智能制造戰略的持續推進,工廠的智能化改造也在穩步推進,這一過程中制造企業對智能物流體系的改造勢在必行。智能化物流體系的改造不但能在戰略上支撐企業的智能化轉型升級,而且能在經濟增速放緩以及各國制造業回遷的大背景下,通過提升物流配送環節的效率來優化和改善經營成本。與此同時,智能物流的發展也在推動智能裝備的發展,如巷道堆垛機、碼垛機器人、輸送設備、穿梭車(RGV)、自動引導小車(AGV)、EMS、分揀機等多種自動化機械設備及相關控制系統,以及應用于不同行業的系統仿真軟件、物流管理軟件(WMS)、圖像采集處理軟件、監控軟件(WCS)、調度軟件和ERP系統接口軟件等軟件產品的發展。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