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擬設智能制造產業發展基金支持企業發展
智能升級、智慧轉化、智力聚集……近年來,惠州大刀闊斧由制造向“智造”轉型。東時記者從市經信局獲悉,今年我市將繼續以信息經濟為引領,加快惠州制造業智造升級,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深化產融結合,支持惠州推動產業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
目標
圍繞未來五年創新發展,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要把惠州打造為更具創新特質的智造高地、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成為廣東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的重要支撐。2017年市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建成萬億產業集群,現代產業體系更加完善。
措施1
技改升級新增應用設備1684臺(套)
偌大的車間內,一臺臺智能機器人揮舞著機械臂忙碌著……走進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你會發現與傳統意義上的工廠截然不同,生產線上只有寥寥幾名工人。
互聯網與制造業相融并不是簡單的物理相加,而是要對原來的要素進行重組,讓各個車間相聯,讓各個制造環節相聯,以此產生“化學反應”,創造更多價值。在惠州,機器人研發以及機器換人等一系列全產業鏈發展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創新主體和投資主體,是轉型升級的原動力和內驅力之所在,打造更具創新特質的智造高地,落腳點還是在企業。
東時記者從市經信局獲悉,2016年推動我市375家規模以上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完成工業技改投資439.7億元,增長32.4%,增幅居珠三角第6位、全省第12位,總量居全省第2位。還牽頭實施“互聯網+先進制造”行動,支持電子信息等重點行業應用機器人。據悉,我市目前擁有智能制造骨干企業5家、智能化改造示范企業20家、機器人應用企業70家,新增應用設備1684臺(套),規上企業設立企業技術中心43家。
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要“打造更具創新特質的智造高地”。為此,市經信局今年將發動企業積極申報各級技改專項扶持資金項目,用好技改事后獎補政策,激發企業技改的主動性,力爭推動400家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大力推動信息化在制造業中的應用,落實《惠州市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5年)》和《惠州市推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16~2025年)》,創建智能制造示范車間、示范工廠、示范企業和示范基地,力爭培育智能化改造示范企業25家,建設1個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大力推廣機器人應用,促進生產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產業融合發展,力爭機器人應用企業100家、新增應用設備1700臺(套)。
措施2
新興產業 將組建惠州市大數據行業協會
云計算、物聯網、移動智能終端、大數據……為破解產業結構單一的短板,惠州繼續加碼培育新支柱產業和新動能,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在新常態下,惠州企業的“互聯網+”行動也在主動推進。改造傳統產業,改變經營方式,重構發展模式,“+”號賦予互聯網在各產業生態鏈中新的角色。
東時記者從市經信局了解到,我市將加快發展大數據產業,做好大數據頂層設計,制定全市大數據產業發展頂層設計方案;在電子、石化、醫療、食品等行業開展工業大數據運用,打造“數據工廠”和工業大數據示范項目;引進思科、九次方、粵數大數據等企業作為戰略投資者開展合作,大力孵化培育大數據企業;推進政務大數據建設和應用,完善“一門式、一網式”政務服務模式;深化民生服務大數據應用,在醫療健康、交通運輸、智慧旅游、社會保障等領域形成一批大數據應用示范,并將組建惠州市大數據行業協會。
培育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爭取在北斗大數據中心建設及應用、VR等方面取得進展;創新軟件園管理模式,力爭軟件業務收入增長15%以上。
大力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落實《惠州市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充分發揮產業聯盟的作用,引進一批產業鏈項目落戶惠州;建立本市裝備產品目錄清單,引導大型企業利用自身優勢開展智能化改造,推動大型企業由生產智能產品向生產智能裝備拓展;落實扶持政策,重點培育發展贏合科技等本地一批先進裝備制造業骨干企業?力爭先進裝備制造業產值達500億元。
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強與國內外知名品牌新能源汽車企業合作,引進和培育一批新能源乘用車、客車、專用車等整車制造和零部件企業,重點推進億鼎、欣旺達、科利達等新能源汽車項目建設,推動比亞迪、德賽、億緯鋰能等新能源企業配套企業擴大產能。
此外,還將推動“世界手機之都”建設,制定實施《惠州市建設“世界手機之都”實施方案》,服務跟進TCL智能制造模組整機一體化示范產業園區、伯恩光學等項目建設。并組織承辦好第六屆“云博會”和2017中國手機周活動及云棲大會廣東分會活動,繼續融合舉辦三大活動,創新辦展辦會模式,增強活動實效。
措施3
企業服務 研究設立市中小微企業發展基金
為構建新型政商關系,開展“永不落幕”企業服務,今年2月16日,市經信局、市中小企業局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升級了惠州市企業服務集市網上平臺,并推出“惠企通”APP和“惠企通”微信公眾號。今后將通過精準對接企業需求,把國家和省市最新最全的政策信息精準傳送至企業,把與企業最密切相關的服務機構匯聚集中在平臺,將企業最迫切的問題訴求高效解決于后臺,將企業最核心的產品商機快速推送至市場。
這只是我市為服務企業所做的其中一項。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工業提質增效,需要政府強化服務,促進企業發展壯大。東時記者從市經信局獲悉,今年我市將注重產融結合,研究設立市中小微企業發展基金、智能制造產業發展基金等,支持惠州企業發展。
為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還將繼續擴充市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企業數據庫,力爭今年入庫企業數量達到500家;全力推進市粵財普惠金融融資擔保股份有限公司擴大業務,推動政策性擔保公司與市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無縫對接。減輕企業負擔,配合市財政部門落實國家、省、市降成本的各項政策措施。積極爭取國家、省、市各項產業專項資金的扶持,抓好各項產業扶持專項資金的分解和落實。
“為提升民營企業家管理水平和素質,我們籌備設立‘惠商學院’,擴大培訓覆蓋面,豐富培訓載體,充分利用網絡開展在線培訓和遠程培訓。”市經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統籌運用“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培訓方式,擴大培訓規模,增強培訓效果,今年將大力創新民營企業家培訓工程方式方法,建立“惠商學院”。將邀請著名經濟學家和行業領軍人士走進惠州,以專題化、專業化和精準化的培訓方式,指導企業破解發展難題實現轉型升級;為做好今年的民營企業家培訓工程,我市將積極開展“互聯網+”的培訓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依托“惠州市干部網絡學院”,以“互聯網+”的模式,開展企業家在線培訓和遠程培訓活動。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