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企業掘金機器人 “抱團”闖市場
作為剛剛成立的南京機器人產業聯盟的成員——南京景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和徐莊軟件園內的南京匯川工業視覺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聯手開發一套視覺檢測系統,準備向食品制造行業推廣。“抱團”闖市場,實現優勢互補從而和國外機器人競爭,已經成了聯盟成員的共識。
金洽會期間成立的南京機器人產業聯盟,是由市經信委倡議,麒麟科技創新園聯合南京理工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埃斯頓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煜宸激光有限公司、南京景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江蘇爍石焊接科技有限公司等發起成立的,成員中包括園區、院校、企業,下一步還將把機器人用戶單位發展進來,形成一個信息共享、技術合作的平臺,共同開拓機器人市場。
“我們的核心團隊從上海交大機器人所出來,過去的銷售和渠道主要在外地,而匯川的核心團隊是從南大出來的,在視覺技術領域有很強競爭力。建立這樣一個聯盟,便于上下游客戶資源和信息互通,對我們開拓南京和周邊市場很有意義。”南京景曜公司總經理黃怡博士告訴記者,去年落戶麒麟科創園的時候,公司年銷售在1000萬元左右;今年公司已獲得聯合利華、寶潔、益海嘉里、南京衛崗等企業的機器人自動化訂單,預計今年銷售有望達到3000萬元—5000萬元。
而這樣的成果,正是聯盟成立的初衷。
工業機器人是工業自動化、智能化水平的集中體現,被國家列為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核心裝備。目前,全國工業機器人有著3萬億元的巨大市場,但由于關鍵技術沒有突破,其中90%的機器人市場都被國外產品占領。
目前,南京機器人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相關企業不足百家。為了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去年我市出臺了相關工作意見,明確將麒麟科創園和江寧、六合、高淳作為機器人產業的“一園三基地”,希望通過整合領域內的資源,將南京打造成中國機器人產業基地。
“南京在發展機器人產業方面有很好的優勢,像南京理工大學、東南大學,都掌握了比較領先的機器人技術,但過去有些技術沒能實現很好的轉化。現在,我們把園區、院校、企業,下一步還有用戶單位都‘拉’進聯盟,就是希望讓技術和產業結合,實現機器人關鍵部件技術的突破,‘抱團’去闖這片‘藍海’。”市經信委裝備處處長朱超平告訴記者,南京和江蘇的機器人“潛在用戶”很多,在推進產業升級換代的背景下,機器人產業有著巨大的市場機會。“雖然目前南京的這一產業還沒有形成很大的規模,可一旦發展起來,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南京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總體組專家馮虎田,也對南京機器人產業寄予厚望。
他說,當前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并存。一方面,國外金融危機后,美國重新回歸制造業。歐盟提出“新工業革命”,其支撐技術也是機器人。因此“十三五”期間,中國的機器人產業必然面臨國際國內更加白熱化的競爭。另一方面,2000年以來,國內老齡化趨勢明顯,預計2015年起就將進入勞動力短缺階段。與招工困難、人力成本每年以13%—15%的速度上升形成對比的是,機器人的成本在大幅下降。長遠來看,借助機器人實現生產自動化的趨勢不可逆轉。
馮虎田教授認為,當前,南京本土機器人企業主要還集中在機器人本體、集成等領域,像埃斯頓機器人這樣具備一定核心技術的國內“第一方陣”企業數量還不多。南京機器人聯盟成立后,應該引導本土機器人企業充分利用全市和園區相關政策,實現政產學研協同創新發展,同時還要“抱團”爭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機遇,并帶動更多制造業企業從“機器人換人”中得到產業升級和自動化水平的提高。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