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戶熱計量替代集中供暖是節能發展的必要
近年來,供暖方式呈現多樣化發展趨勢,是供暖技術發展的一種表現,此外,隨著國家對節能要求的不斷提高及人們對節能意識的日益加強,這無疑對傳統的集中供暖方式無疑形成了很大的“沖擊”。
1999年3月24日頒布的新版本《住宅設計規范》,在集中供暖問題的規定上把原來的高層和中高層建筑應設集中供暖系統,多層和低層建筑宜設集中供暖系統而一律改為宜設了。在一些新設計的工程項目中,有的開發商不視工程的具體情況,對各種供暖方式不進行具體分析,更不作技術經濟比較,過度強調非集中供暖方式便于實現分戶熱計量,有利于分戶熱收費的特點,而要盲目采用之,從而摒棄集中供暖方式。甚至在高層民用住宅中,也都采用了一家一戶式的燃氣熱水爐供暖,這就迫使人們去思考:集中供暖(應該還包括集中供熱)在能源總的利用效率、供暖質量和衛生條件、保護環境減少污染、防火及安全保障,以及一次投資和長期運行費等諸多方面的優越性,就都因為要引入分戶熱計量和熱收費而不存在了?事實上,在建設部頒布的《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中,已回答了這個問題。
《管理規定》把“集中供熱”列為國家鼓勵發展的建筑節能技術,明示“新建居住建筑”應設“集中采暖”系統。應該指出,實施分戶熱計量是實現建筑節能管理的一項技術措施,研究發展分戶熱計量和熱收費與堅持集中供暖(包括集中供熱)的優越性,都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建筑節能,二者是完全一致的,不應該將它們對立起來,引入分戶熱計量概念,可以使集中供暖技術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那種急于要尋找一種既可供暖又便于熱收費的方式,而盲目摒棄集中供暖系統的做法不可取,任其發展下去,后果不堪設想。
要保證供熱的高質量,供熱系統要有完善的調節控制措施和高水平的運行管理。實施熱量表分戶熱計量后,供熱系統的調節性能要增強,適應整個系統變流量運行的需要。熱用戶可能是自動調節,也可能是手動調節用熱量,但在熱源處應該是自動調節供熱量,使其跟蹤所需熱負荷的變化。因此,應設計有壓差控制之類的裝置,以保證系統在調節運行中能有平穩的水力工況。
實施分戶熱計量,使供熱運行從現在的粗放型向節能型轉變,運行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是供熱技術更加進步發展的一種表現,也是節能發展的必要。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