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座大型海上風電場全部風機并網發電
我國首座大型海上風電場——上海東海大橋100兆瓦海上風電場全部機組日前并網發電。風電場34臺風機轉動巨大葉輪,將東海風能轉換為電能,通過海底電纜,源源不斷地送入上海市電網。
我國首座大型海上風電場全部風機并網發電
本報訊我國首座大型海上風電場——上海東海大橋100兆瓦海上風電場全部機組日前并網發電。風電場34臺風機轉動巨大葉輪,將東海風能轉換為電能,通過海底電纜,源源不斷地送入上海市電網。預計全年發電量可達2.67億千瓦時,能滿足上海20多萬戶居民一年的用電需求。上海世博園也在第一時間用上了這種綠色新能源。
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東海大橋風電場由34臺3兆瓦風電機組組成,總裝機容量102兆瓦,設計年發電利用小時數2624小時,年上網電量2.67億千瓦時,具有我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是國家發改委在2008年5月核準的大型海上風電項目??偼顿Y23.65億元的海上風電場位于上海東海大橋東側1~4公里、浦東新區岸線以南8~13公里的上海市海域。這里平均水深為10米,海面以上90米高度的設計年平均風速為每秒8.4米。
東海大橋風電場項目的開發建設對提高我國海上風電設備自主制造能力、積累我國海上風電建設管理經驗以及推進上海節能減排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據測算,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34臺風機全部并網發電后,與燃煤電廠相比,每年可以節約8.6萬噸標準煤,減少排放溫室效應性氣體二氧化碳23.74萬噸,節能減排效益顯著。
據悉,東海大橋風電場二期工程(10萬千瓦級)前期工作已獲得有關部門批準,計劃今年下半年開工。二期工程將為單機容量更大、技術更先進的風機提供示范平臺。上海還在規劃建設另外4座海上風電場:奉賢10萬千瓦、浦東40萬千瓦的兩個風電場,前期工作已經展開;奉賢30萬千瓦、橫沙20萬千瓦的兩個風電場還在做中遠期規劃。這4座風電場建成后,上海的海上風電總裝機規模將達到110萬千瓦。此外,單個葉片56.4米,風輪直徑116米,海上風機“巨無霸”——3.6兆瓦大型海上風力發電機組日前在上海電氣臨港重裝備基地成功下線,并將于8月實現并網運行。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技術最先進、容量最大的風力發電機,由上海電氣風電設備有限公司獨立研發試制。
作為上海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龍頭項目之一的3.6兆瓦大型海上風力發電機組,整體水平達到國內領先。單臺3.6兆瓦海上風機每年可以發出900萬度電,節約煤炭約3150噸標準煤,屬于零排放。3.6兆瓦海上風機組采用開放性控制系統,能根據用戶需要、不同風場進行修改;同時運用了遠程監控、自動消防等系統。
海上風電是上海電氣風電產業的重中之重。公司已在江蘇東臺投資建立了按照大型海上風機為標準的制造基地,具備了3.6~5兆瓦及以上大型風機的生產條件。首臺3.6兆瓦海上風機下線后將安裝在臨港實驗風場,第二臺機組將于年內下線,更大功率的5兆瓦風電機組正在研發中。目前,上海電氣進軍海上風電戰略布局基本形成,在江蘇投資建立制造基地,具備了3.6~5兆瓦及以上大型風機的生產條件。上海電氣臨港制造基地建立風機檢測中心,配置了全功率試驗臺,擁有國內主機廠中唯一的臨港試驗風場,可以完成對風機最全面的檢測和測試。
我國首座大型海上風電場全部風機并網發電
本報訊我國首座大型海上風電場——上海東海大橋100兆瓦海上風電場全部機組日前并網發電。風電場34臺風機轉動巨大葉輪,將東海風能轉換為電能,通過海底電纜,源源不斷地送入上海市電網。預計全年發電量可達2.67億千瓦時,能滿足上海20多萬戶居民一年的用電需求。上海世博園也在第一時間用上了這種綠色新能源。
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東海大橋風電場由34臺3兆瓦風電機組組成,總裝機容量102兆瓦,設計年發電利用小時數2624小時,年上網電量2.67億千瓦時,具有我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是國家發改委在2008年5月核準的大型海上風電項目??偼顿Y23.65億元的海上風電場位于上海東海大橋東側1~4公里、浦東新區岸線以南8~13公里的上海市海域。這里平均水深為10米,海面以上90米高度的設計年平均風速為每秒8.4米。
東海大橋風電場項目的開發建設對提高我國海上風電設備自主制造能力、積累我國海上風電建設管理經驗以及推進上海節能減排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據測算,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34臺風機全部并網發電后,與燃煤電廠相比,每年可以節約8.6萬噸標準煤,減少排放溫室效應性氣體二氧化碳23.74萬噸,節能減排效益顯著。
據悉,東海大橋風電場二期工程(10萬千瓦級)前期工作已獲得有關部門批準,計劃今年下半年開工。二期工程將為單機容量更大、技術更先進的風機提供示范平臺。上海還在規劃建設另外4座海上風電場:奉賢10萬千瓦、浦東40萬千瓦的兩個風電場,前期工作已經展開;奉賢30萬千瓦、橫沙20萬千瓦的兩個風電場還在做中遠期規劃。這4座風電場建成后,上海的海上風電總裝機規模將達到110萬千瓦。此外,單個葉片56.4米,風輪直徑116米,海上風機“巨無霸”——3.6兆瓦大型海上風力發電機組日前在上海電氣臨港重裝備基地成功下線,并將于8月實現并網運行。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技術最先進、容量最大的風力發電機,由上海電氣風電設備有限公司獨立研發試制。
作為上海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龍頭項目之一的3.6兆瓦大型海上風力發電機組,整體水平達到國內領先。單臺3.6兆瓦海上風機每年可以發出900萬度電,節約煤炭約3150噸標準煤,屬于零排放。3.6兆瓦海上風機組采用開放性控制系統,能根據用戶需要、不同風場進行修改;同時運用了遠程監控、自動消防等系統。
海上風電是上海電氣風電產業的重中之重。公司已在江蘇東臺投資建立了按照大型海上風機為標準的制造基地,具備了3.6~5兆瓦及以上大型風機的生產條件。首臺3.6兆瓦海上風機下線后將安裝在臨港實驗風場,第二臺機組將于年內下線,更大功率的5兆瓦風電機組正在研發中。目前,上海電氣進軍海上風電戰略布局基本形成,在江蘇投資建立制造基地,具備了3.6~5兆瓦及以上大型風機的生產條件。上海電氣臨港制造基地建立風機檢測中心,配置了全功率試驗臺,擁有國內主機廠中唯一的臨港試驗風場,可以完成對風機最全面的檢測和測試。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