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書標準有望三年內出爐
王如晨
“過去多年我們反復引進、采用國外的標準,最后的結果呢,電子書產業發展速度極為緩慢,利潤極低。”幾日前,在上海電子書產業聯盟成立儀式上,工信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所技術總監、中國電子工作組組長王立建對《第一財經日報》說。
企業蜂擁加入聯盟
當天,中國電子書標準工作組交互平臺組落戶上海。所謂交互平臺,主要是在軟件、內容環節建立起人機交互的規范。
這也是繼中國電子書標準工作組4月23日成立后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之前,標準工作組成立時,參與方除了漢王、方正、少數幾家內容企業外,多是研發機構。而交互平臺的落地,則需要具體企業,尤其是內容類企業的參與。
這從上海電子書產業聯盟成員企業構成可以看出,在59家企業中,內容類企業便占據34家,包括盛大文學、上海圖書館、世紀創榮及解放日報報業集團等。終端企業則占據13席,如易狄歐、明基、元太科技等,另外,三大電信運營商及廣州金蟾科技等多家外省企業也在其中。
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邵志清對本報記者說,上海一直在推進電子書產業鏈建設,某些項目規劃意識非常明確。
邵志清援引數據稱,去年,全球閱讀終端發貨大約350萬部,中國占了1/5,而2015年有望超越美國成為最大市場。上海產業聯盟的目標是,未來3年,在產業規模等方面領先全球。
標準混亂成瓶頸
王立建說,中國曾經制定過相關規范,即2002年發布的《電子圖書閱讀器通用規范》和《開放式電子圖書出版物結構》。不過,8年來,因產業快速演進,它們已無法適應現有產品形態和運營模式。當年市場閱讀終端主要是PDA、電子辭典,而目前則是專業電子書及功能多樣的移動終端。電子書行業標準需要重新定義。
新的標準包括許多方面,基本可歸為三大類,即終端標準制定,涉及產品相關標準的擬定;內容格式標準的制定,涉及圖片、文檔等內容格式的制定;標準體系制定,主要包括基礎標準框架的擬定等。
他坦承,很多具體工作還沒真正開始,這需要企業積極配合,尤其是有產業經驗的,比如方正、漢王、盛大等公司,要多做工作。
盛大文學內部人士表示,公司希望能借內容資源,在交互平臺方面貢獻一些力量。消息人士透露,盛大正游說工作組,希望將交互平臺設在自己的公司。
不過,王立建說,完整的電子書標準正式公布還沒時間表。
參加過2002年中文辦公軟件標準化制訂工作的李寧表示,標準草案年底應會出來,但最終發布至少兩到三年。這意味著,中國電子書產業鏈上的廠家,還要為國外技術標準繼續“打工”。
截至目前,市場最流行的標準是Epub,包括文檔格式、壓縮格式、數字版權管理等相關環節,漢王使用的標準基于此。而亞馬遜Kindle則使用自己獨有的標準。
而國內企業在標準部分環節則相對混亂。以文本格式為例,方正為CEBX、書生則是SEP,這種分裂局面已限制了它們在整體市場銷售。比如,網絡上有限的數字圖書或圖片,因格式不同,適用某家電子書終端閱讀或瀏覽的,下載到另一品牌的終端,就無法閱讀、瀏覽。
漢王副總裁王邦江透露,目前海外格式基本上一統市場,為了與ADOBE格式兼容,中國企業每年需要付很多錢。
王立健說,中國電子書標準不能翻版國外標準,更不能以國家標準形式采用國外標準。工作組近期正啟動文檔管理、讀寫器推進工作。但多年來經驗表明,中國建立任何標準都很難,甚至國家標準執行也難。比如,AVS、閃聯,至今應用仍少得可憐,而國際上定幾個標準,每年就能從中國拿走幾十億上百億元,那都是“真金白銀”。
“過去多年我們反復引進、采用國外的標準,最后的結果呢,電子書產業發展速度極為緩慢,利潤極低。”幾日前,在上海電子書產業聯盟成立儀式上,工信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所技術總監、中國電子工作組組長王立建對《第一財經日報》說。
企業蜂擁加入聯盟
當天,中國電子書標準工作組交互平臺組落戶上海。所謂交互平臺,主要是在軟件、內容環節建立起人機交互的規范。
這也是繼中國電子書標準工作組4月23日成立后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之前,標準工作組成立時,參與方除了漢王、方正、少數幾家內容企業外,多是研發機構。而交互平臺的落地,則需要具體企業,尤其是內容類企業的參與。
這從上海電子書產業聯盟成員企業構成可以看出,在59家企業中,內容類企業便占據34家,包括盛大文學、上海圖書館、世紀創榮及解放日報報業集團等。終端企業則占據13席,如易狄歐、明基、元太科技等,另外,三大電信運營商及廣州金蟾科技等多家外省企業也在其中。
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邵志清對本報記者說,上海一直在推進電子書產業鏈建設,某些項目規劃意識非常明確。
邵志清援引數據稱,去年,全球閱讀終端發貨大約350萬部,中國占了1/5,而2015年有望超越美國成為最大市場。上海產業聯盟的目標是,未來3年,在產業規模等方面領先全球。
標準混亂成瓶頸
王立建說,中國曾經制定過相關規范,即2002年發布的《電子圖書閱讀器通用規范》和《開放式電子圖書出版物結構》。不過,8年來,因產業快速演進,它們已無法適應現有產品形態和運營模式。當年市場閱讀終端主要是PDA、電子辭典,而目前則是專業電子書及功能多樣的移動終端。電子書行業標準需要重新定義。
新的標準包括許多方面,基本可歸為三大類,即終端標準制定,涉及產品相關標準的擬定;內容格式標準的制定,涉及圖片、文檔等內容格式的制定;標準體系制定,主要包括基礎標準框架的擬定等。
他坦承,很多具體工作還沒真正開始,這需要企業積極配合,尤其是有產業經驗的,比如方正、漢王、盛大等公司,要多做工作。
盛大文學內部人士表示,公司希望能借內容資源,在交互平臺方面貢獻一些力量。消息人士透露,盛大正游說工作組,希望將交互平臺設在自己的公司。
不過,王立建說,完整的電子書標準正式公布還沒時間表。
參加過2002年中文辦公軟件標準化制訂工作的李寧表示,標準草案年底應會出來,但最終發布至少兩到三年。這意味著,中國電子書產業鏈上的廠家,還要為國外技術標準繼續“打工”。
截至目前,市場最流行的標準是Epub,包括文檔格式、壓縮格式、數字版權管理等相關環節,漢王使用的標準基于此。而亞馬遜Kindle則使用自己獨有的標準。
而國內企業在標準部分環節則相對混亂。以文本格式為例,方正為CEBX、書生則是SEP,這種分裂局面已限制了它們在整體市場銷售。比如,網絡上有限的數字圖書或圖片,因格式不同,適用某家電子書終端閱讀或瀏覽的,下載到另一品牌的終端,就無法閱讀、瀏覽。
漢王副總裁王邦江透露,目前海外格式基本上一統市場,為了與ADOBE格式兼容,中國企業每年需要付很多錢。
王立健說,中國電子書標準不能翻版國外標準,更不能以國家標準形式采用國外標準。工作組近期正啟動文檔管理、讀寫器推進工作。但多年來經驗表明,中國建立任何標準都很難,甚至國家標準執行也難。比如,AVS、閃聯,至今應用仍少得可憐,而國際上定幾個標準,每年就能從中國拿走幾十億上百億元,那都是“真金白銀”。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