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機器人產業亟待突破市場瓶頸
談及機器人,溜到口尖的一定是大大小小的“機器人大賽”,其中各式各樣的機器人表演讓人記憶猶新。10月27日,在以“未來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機遇與瓶頸”為主題的第四屆中韓日機器人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和企業代表們也興致勃勃地帶來了他們的新玩意兒:哈巴狗、蜘蛛俠、小書童……爭搶著表演“絕活”。
但一提到市場,國內專家和企業的代表們都皺起了眉頭。“產品都很棒,但難就難在我們的市場太小,老百姓對機器人的接受程度還太低。”北京博創興盛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研發工程師張萬杰無奈地說。
張萬杰介紹,目前,除少數大學和科研院所會買一些機器人做實驗教學外,他們的機器人產品主要是參加一些機器人大賽以及一些展會的展示。
科技部高技術中心先進技術制造處項目主管劉進長最頭疼的也是機器人的市場推廣問題。“如何實現產業化是機器人產業目前遇到的一個瓶頸,批量生產、大規模地示范應用是機器人產業的一個難題。”
據資料顯示,近幾年,日本工業機器人的年安裝數量一直保持在35萬臺以上,韓國的這一數字也將近8萬。而2008年,中國安裝機器人的數量還不到韓國的一半。
實際上,我國機器人技術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機器人產品在一些領域特別是工業上已開始廣泛應用。據863計劃先進制造領域專家組組長王田苗介紹,6000米水下機器人已經開始進行勘探工作,仿人機器人已走進了科技館,腦外科、骨科等醫用機器人已經進入到臨床應用階段,極地科考、無人飛機上的機器人裝備讓我們對環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但走向市場的機器人產品,由于成本過高,讓很多人望而卻步。“能滿足家用要求的機器人產品在技術和配件等方面的造價都太高。”張萬杰說,現在市場上可以見到的只有少數是低成本、簡單的產品,比如吸塵器、除草器等,高端機器人產品價格大都在萬元以上。
“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一方面成本過高,老百姓不愿買,另一方面,需求不旺盛,生產就無法形成規模,價格就下不來。”張萬杰的同事在一旁補充道。
“為了打開市場,我們做了多種嘗試,開發了面向中小學生的教育機器人,學生們可以按照說明自己拆卸、組裝,這不僅可以鍛煉學生們的思維能力,更能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同是工程師的計海峰說。
“但是,學校這方面的需求還是太有限,與韓國、日本相比更是有著明顯的差距。”張萬杰說。
在韓國,老百姓特別是孩子們對機器人產品似乎很歡迎。韓國roborobo機器人公司負責人吳先生表示,面向中小學生的教育機器人產品,市場銷售情況都十分可觀。“韓國60%以上的中小學設置了機器人課程。而我們公司的產品占到整個市場銷售的65%以上,每年的銷售收入可達250億韓幣左右。”
但一提到市場,國內專家和企業的代表們都皺起了眉頭。“產品都很棒,但難就難在我們的市場太小,老百姓對機器人的接受程度還太低。”北京博創興盛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研發工程師張萬杰無奈地說。
張萬杰介紹,目前,除少數大學和科研院所會買一些機器人做實驗教學外,他們的機器人產品主要是參加一些機器人大賽以及一些展會的展示。
科技部高技術中心先進技術制造處項目主管劉進長最頭疼的也是機器人的市場推廣問題。“如何實現產業化是機器人產業目前遇到的一個瓶頸,批量生產、大規模地示范應用是機器人產業的一個難題。”
據資料顯示,近幾年,日本工業機器人的年安裝數量一直保持在35萬臺以上,韓國的這一數字也將近8萬。而2008年,中國安裝機器人的數量還不到韓國的一半。
實際上,我國機器人技術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機器人產品在一些領域特別是工業上已開始廣泛應用。據863計劃先進制造領域專家組組長王田苗介紹,6000米水下機器人已經開始進行勘探工作,仿人機器人已走進了科技館,腦外科、骨科等醫用機器人已經進入到臨床應用階段,極地科考、無人飛機上的機器人裝備讓我們對環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但走向市場的機器人產品,由于成本過高,讓很多人望而卻步。“能滿足家用要求的機器人產品在技術和配件等方面的造價都太高。”張萬杰說,現在市場上可以見到的只有少數是低成本、簡單的產品,比如吸塵器、除草器等,高端機器人產品價格大都在萬元以上。
“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一方面成本過高,老百姓不愿買,另一方面,需求不旺盛,生產就無法形成規模,價格就下不來。”張萬杰的同事在一旁補充道。
“為了打開市場,我們做了多種嘗試,開發了面向中小學生的教育機器人,學生們可以按照說明自己拆卸、組裝,這不僅可以鍛煉學生們的思維能力,更能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同是工程師的計海峰說。
“但是,學校這方面的需求還是太有限,與韓國、日本相比更是有著明顯的差距。”張萬杰說。
在韓國,老百姓特別是孩子們對機器人產品似乎很歡迎。韓國roborobo機器人公司負責人吳先生表示,面向中小學生的教育機器人產品,市場銷售情況都十分可觀。“韓國60%以上的中小學設置了機器人課程。而我們公司的產品占到整個市場銷售的65%以上,每年的銷售收入可達250億韓幣左右。”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上一篇:過程測控儀表發展歷程出現重大轉折
下一篇:深圳地鐵“創新號”盾構機成功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