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開發出可模仿人類大腦的專用集成電路
日前,美國IBM公司展示了采用神經突觸進行計算的集成電路。該芯片基于IBM研究出的新神經元模型,可模仿人類大腦的神經元和突觸。
使用人工神經網絡并不新奇,新奇的是IBM研究出創新型神經模型方法,并將所有東西都集成在一個高密度、低功耗的專用集成電路(ASIC)中。每一個人工神經元需要大約1200個ASIC門電路和一個由縱橫交錯式隨機存儲器實現的突觸。很多這樣的神經元和突觸放進同一個器件中,進行完全并行的處理。
直到現在,大多數的計算機芯片都采用帶有運算器和存儲器的馮諾依曼結構。這些器件按順序執行指令,采用多重中央處理器和/或運算器流水線方式來改善指定精度的性能。與此相對,IBM公司的器件模仿人類大腦中的神經元,使用“輸入集成”功能,然后在輸出網絡上激勵出一個輸出脈沖。根據反饋,以及其他常量和變量,可實現各種復雜的傳輸功能。
新芯片,新編程語言
隨著這些新神經突觸芯片的出現,對感知和其他應用代碼編寫方式提出新的需求。這帶來以神經突觸核為基礎模塊的新語言。該語言同樣也支持被稱為“核心程序”的模塊,該模塊可實施更高級別功能。這些預定義的功能可通過組合完成更復雜的任務。最后,IBM團隊研究出可實現多種大腦常規功能的多個“核心程序”。
上面所提到的部分感知應用包括類似人造鼻子、耳朵和眼睛。IBM現在已經研發出評價工具,并尋找感興趣的開發者。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