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路線之爭:充電還是換電?
隨著新能源汽車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競爭和科技角逐的焦點,歐美、日本等均加快了新能源汽車的研發進程,主要跨國汽車企業不斷推出新能源汽車車型搶占市場。在中國,新能源汽車也被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汽車產業轉型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其發展得到了國家層面的強力支持,政策鼓勵的深度、廣度不斷增強。
據中汽協統計,今年1~8月,新能源汽車生產11.8萬輛,銷售近10.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6倍和2.7倍。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4萬輛和6.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9倍和3.4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3萬輛和4萬輛,同比增長2.1倍和2倍。
在9月11日的中國汽車產業(泰達)發展國際論壇上,新能源汽車發展再次成為焦點,也成為此次論壇”閉門會議中討論中國“十三五”汽車規劃發展的重要議題。在整個汽車行業不景氣的大背景下,來自能源、環保以及空氣污染等方面的挑戰也越來越突出,這使新能源逐漸從過去的“花瓶”晉升為實力派“花旦”。
新《大氣法》助力新能源汽車
“8月末出臺的新《大氣法》,僅在機動車方面就有20~30個亮點突破。懲罰力度更是空前,將按市場的銷售額罰2~3倍,可謂行業的“緊箍咒”,卻給新能源汽車帶來了新的機遇。”北京市環保局機動車排放管理處處長李昆生強調。
他還表示,雖然機動車直排的顆粒物不多,連重型車、輕型車放在一起,直接排出顆粒物占總排放量在一個城市里僅占5%~6%。但機動車排放的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有一半以上要轉化成PM2.5,導致機動車是第一位污染源,所以實際上機動車對PM2.5污染的貢獻是40%以上。“新能源汽車是目前減少尾氣排放、改善空氣質量的重要途徑。”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執行副總裁張綏新表示。
從明年1月1日,新《大氣法》將正式實施,如果發現問題,第一步要求整改;第二步則會沒收違法所得。新的《大氣法》明確規定,要按市場的銷售額來罰2~3倍。李昆生舉例,如果車企賣了一萬輛排放超標的新車,每輛車按照十萬塊錢算,一倍就是10個億,二倍20個億,三倍40個億,這個力度是空前的。第三步還要召回處理。
另外,現今國家對油耗限制的規定也越來越嚴格。按照目前中國已經公布的政策,到2020年第四階段結束的時候,我國車平均油耗要達到每百公里5升。按照最近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到2025年要達到4升左右。“所以按照測算,要達到2020年百公里5升油耗的標準,一個基本主流市場的車商大概要規劃差不多7%、8%甚至10%左右的新能源車才能滿足這樣一個目標。”大眾中國執行副總裁張綏新如是說。
應增加充電設施的補貼
雖然今年整個汽車市場不景氣,但新能源汽車的火爆并沒有受到大的影響,上半年,許多保持了盈利增長的上市車企,普遍都在新能源產品上大賺了一筆。不過,眾所周知,充電樁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緩慢一直是制約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成為最大的瓶頸。
對此,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進華認為,國外對充電樁設施的發展和政策,對中國有一定的啟示。國外注重在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充電基礎設施部署,較有階段性。此外,在電動汽車普及初期階段,基于規模經濟性和效率的考慮,各國往往對充電基礎設施進行集中支持,形成了規模化充電服務商。
張綏新也認為,中國在制定目前的技術標準、規范等等方面,應盡量參考其他國家的規范,最后達成開放、國際化的系統。最大限度降低發展新能源車的社會成本,為未來中國新能源車走出去做鋪墊。
此外,張進華建議,應加強充電基礎設施的頂層設計,根據電動汽車發展的不同階段制定不同策略和政策。另外,對不同用途的車輛,制定不同基礎設施方案。
他表示,雖然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財稅補貼力度雖然很大,但主要集中在對車輛的補貼上。建議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出臺明確的中央財政補貼甚至地方補貼政策,推進新能源汽車使用環境的成熟。深圳比亞迪戴姆勒新技術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嚴琛相信,未來的幾年,整個新能源汽車的消費環境將不斷成熟和完善,在未來幾年只要當基礎設施在一定規模上達到普及,電動汽車的消費一定會以一種井噴的方式去發展,就像呈現2002~2003年燃油汽車市場發展機會。
采用換電可利用9000億元“谷電”
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除了對于充電樁等基礎設施的擔憂,另一個就是對于電池本身的恐慌。不過,力帆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陳衛認為,換電模式可以很好解決這一問題。“每年遺棄掉的谷電接近9000億人民幣,電網可以把廢棄掉的風、水、光作為移峰填谷,其實換電只是技術問題,而且羊毛出在豬身上,豬可不是汽車行業,而是傳統的電力行業。”
其實,國家電網一開始就提出過換電模式,目前主要應用在大巴上,但由于一些原因沒有大規模發展。此前,特斯拉在美國部分地區嘗試了換電模式。
陳衛介紹,換電模式的優勢在于,三分鐘之內換電成功,且不受位置限制,能實現手動和自動換電;同時可以發展電池租賃,實時配送;另外能夠延長電池壽命問題。用戶充電環境和廠家充電環境不同,廠家能夠控制充電環境溫度等,大大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另外,換電能源站的數量相對于充電樁會小很多。
陳衛表示,電池租賃會解決用電恐慌問題。第一次換電時,將購車時電池的費用大部退還消費者,部分留作押金。換電方式的用車成本會是用油的一半,換電新能源車價格比同級燃油車便宜至少一半。
不過,電池租賃模式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需要幾畝地儲存電池,這就相當于建立加油站的成本。另外,還要考慮能源站的成本問題,必須要有一部分電池在能源站充電,作為備用。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