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部隊徒步進入汶川 自動化機械在地震救災中黯然失色
據新華網報道,武警作戰指揮中心的最新消息,經過20多個小時的徒步強行軍,截至今天早上八點,武警部隊已有800余名兵力成功開進汶川縣境內,在縣城和受災嚴重的龍溪鄉,映秀鎮全力展開救援。
在電力、交通、通訊完全中斷的情況下,黨和政府以“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為己任,正如溫總理所言“只要有一線希望,就會付出百倍努力,全力抗震救災。”我們看到了希望,災區人民看到了曙光。
可是由于電力交通的中斷,自動化機械派不上用場,于是我們看到:部隊徒步強行軍進入災區;用雙手刨出生命通道等等新聞。雖然政府在危機中應對的能力越來越高,但是現代條件下人們對電力、交通、通信等現代化設施的依賴程度日益加深,突發事件所造成的破壞程度較之以往也可能更大。這使得救援及時性與執行力大打折扣。24小時中,大部分人除了祈禱與捐款,對震中汶川的災民束手無策,不能提供行之有效的救援,要知道這人命關天的24小時是多么的重要。當然我們不能質疑黨和政府對災情高對響應,溫總理第一時間趕赴四川,同時從汶川地震發生后中國迅速組織起高層次、高集中度、高敏感性、高執行力的應急機制來看,中國政府已經逐漸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舉國應急體制’,這對增強中國應對復雜多變形勢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但是我們也不能不看到,無論從冰災到此次的震災,電力交通通信的薄弱,自動化技術在救災應用方面的不成熟。此時,生命在自然災害面前顯得如此脆弱。我們不得不在此時向政府拋出難題。在面對大型自然災害時,除了建立應急體制,快速組織人力救援同時,如何更有效的借助自動化技術,比如說救災機器人,比如說救災控制系統等等及時搶救脆弱的生命?如何在災難面前,減少對電力交通通信的依賴或者說增強電力交通通信的應對能力?值得我們深思!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