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采油二廠采用新技術以水治水增油3.5萬噸
針對塔河油田后期高含水油井治理辦法單一、難度大等困難,西北分公司塔河采油二廠本著穩油控水的原則,有針對性地提出注水壓錐的措施,有效降低了油井后期含水量,達到了以水治水、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截至目前,該廠已對14口油井實施注水壓錐措施,9口井見效,累計增油3.5萬噸。該措施已成為塔河油田穩油控水的又一重要舉措。
塔河油田碳酸鹽巖油藏主力產層,主要集中在風化殼以下近300米內,油水關系極其復雜,目前主要靠天然能量彈性驅動。由于部分油井地層能量下降快、含水上升迅速甚至出現暴性水淹,致使油井產量遞減較快,油田年遞減率高達20%。
該廠有關人員經過研究發現,對于地層能量下降較快的油井,可采取單井注水替油工藝;而對于后期高含水油井,主要靠縮嘴壓錐和關井壓錐間開生產兩種辦法維持生產;但對于部分進入高含水期的油井,關井壓錐并不是最有效的解決辦法。
塔河采油二廠2005年首創單井注水替油這一適合碳酸鹽巖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新方法,今年初,通過對后期高含水油井地質資料的分析總結,發現部分高含水油井儲層內油體和水體連通性不是很好,又創造性地提出可通過快速注入油田水,使注入的油田水進入壓力相對較低的油體,補充油體能量,然后關井使地下壓力系統重新達到平衡,從而達到壓錐的目的。
今年1月,注水壓錐措施首先在TK611井開始試驗。該井注水前含水達100%,采油二廠技術人員通過對其地質資料和生產數據進行認真分析后發現,該井一直含水生產,證明油體和水體連通性不是很好。暫時的高含水主要是連續產油30萬噸,造成油體能量下降,使油體與水體之間的部分裂縫開啟,可通過注入油田水來恢復油體能量,使開啟的裂縫再次閉合。對該井注水2.8萬立方米燜井一段時間后開井生產,日產油達120噸,截至目前已累計增產原油2.5萬噸。
注水壓錐措施是在注水替油工藝的基礎上,對產能遞減快,還有一定儲能的高含水井或停產井繼續開采的一項新舉措。該措施的提出和實施,使塔河采油二廠技術人員對復雜的碳酸鹽巖縫洞型油藏的地質狀況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有助于進一步研究非均質性極強的碳酸鹽巖油藏的油水關系,同時也是部分后期高含水井繼續開采的一劑“良藥”。
[此信息未經證實,僅供參考]
截至目前,該廠已對14口油井實施注水壓錐措施,9口井見效,累計增油3.5萬噸。該措施已成為塔河油田穩油控水的又一重要舉措。
塔河油田碳酸鹽巖油藏主力產層,主要集中在風化殼以下近300米內,油水關系極其復雜,目前主要靠天然能量彈性驅動。由于部分油井地層能量下降快、含水上升迅速甚至出現暴性水淹,致使油井產量遞減較快,油田年遞減率高達20%。
該廠有關人員經過研究發現,對于地層能量下降較快的油井,可采取單井注水替油工藝;而對于后期高含水油井,主要靠縮嘴壓錐和關井壓錐間開生產兩種辦法維持生產;但對于部分進入高含水期的油井,關井壓錐并不是最有效的解決辦法。
塔河采油二廠2005年首創單井注水替油這一適合碳酸鹽巖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新方法,今年初,通過對后期高含水油井地質資料的分析總結,發現部分高含水油井儲層內油體和水體連通性不是很好,又創造性地提出可通過快速注入油田水,使注入的油田水進入壓力相對較低的油體,補充油體能量,然后關井使地下壓力系統重新達到平衡,從而達到壓錐的目的。
今年1月,注水壓錐措施首先在TK611井開始試驗。該井注水前含水達100%,采油二廠技術人員通過對其地質資料和生產數據進行認真分析后發現,該井一直含水生產,證明油體和水體連通性不是很好。暫時的高含水主要是連續產油30萬噸,造成油體能量下降,使油體與水體之間的部分裂縫開啟,可通過注入油田水來恢復油體能量,使開啟的裂縫再次閉合。對該井注水2.8萬立方米燜井一段時間后開井生產,日產油達120噸,截至目前已累計增產原油2.5萬噸。
注水壓錐措施是在注水替油工藝的基礎上,對產能遞減快,還有一定儲能的高含水井或停產井繼續開采的一項新舉措。該措施的提出和實施,使塔河采油二廠技術人員對復雜的碳酸鹽巖縫洞型油藏的地質狀況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有助于進一步研究非均質性極強的碳酸鹽巖油藏的油水關系,同時也是部分后期高含水井繼續開采的一劑“良藥”。
[此信息未經證實,僅供參考]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