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博會:從"上海"到"中國"
明天,“2006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將在上海開幕,這標志著已成功舉辦7屆的“上海國際工業博覽會”正式更名,首次以“中國工博會”的身份盛裝迎客。工博會組委會辦公室負責人表示,冠名變化的背后,是工博會凸顯國家戰略,向打造中國裝備制造類“第一國際品牌展”目標邁進的堅定步伐。
更名,為的是發展。“十五”期間,我國裝備工業快速發展,華東地區更已成為我國最主要的裝備產品制造和消費基地,每年僅機床銷量就占全國“半壁江山”。國家“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以自主創新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和“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未來5年內,作為“工作母機”的裝備工業還將大步向前。如此背景之下,需要一個全國性的裝備工業展示、交流、交易的平臺,這個重任,落在了已成功舉辦7屆、逐步實現從立足本地到面向全國轉型的“上海國際工業博覽會”上。今年初,國務院正式批準“上海國際工業博覽會”更名為“中國國際工業博覽
會”。
工博會成了國家級展會平臺后,最直接的反映就是中國工博會組委會的層級提高。本屆工博會主任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商務部部長薄熙來和上海市市長韓正共同擔任。國務院七大主辦部委和上海市政府參與的程度大大提高,有些直接參與了招展工作。今年7月12日,國家發改委召開了國內行業領先企業組展工作會議;8月8日,商務部召開了外商投資企業、世界五百強跨國企業組展會議。正是由于國務院七大部委的直接參與,本屆工博會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國家隊”參展陣容,其中包括中石油、哈電集團、武漢重型機床、沈陽機床、大連機床、華能、國家電網公司等,顯示出國家級平臺的應有風貌。
再看統計數字,更能感受到本屆工博會的新鮮氣息:展覽面積超過11萬平方米,比上屆增長約40%;有1968家國內外企業參展,境外企業比例達到31%,世界500強企業達到30家。在5大專業展區和1個科技創新展區中,還云集了行業內的頂尖企業和產品,既有國產數控機床“巨人”———長16米、寬8米、自重120噸的數控落地龍門鏜銑床;也有ABB公司帶來的先進而聰明的工業機器人,高科技含量和首次展出的展品占總展品近40%。
更名后,工博會的核心功能也在轉變,即由原來注重“展示”轉到注重“交易”。本屆工博會招商,重點不再是吸引看熱鬧的外行,而是看門道的內行,是能夠帶來“訂單”的買家。本屆工博會首次將11月1日和2日設為專業觀眾日,特意為買家和展商組織的配對互動也將大大促進交易雙方的交流,例如,組織30多家汽車制造企業與機床企業互動交流,創造了供需雙方的交流、交易平臺,從而使工博會更專業,更精彩。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