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新規范將出臺 鼓勵向高端化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擬制定“ 機器人產業發展規范”,目前正征求相關專家和企業的意見。在7月12日舉行的2016 世界機器人大會 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孫峰對外界宣布了上述信息。
據記者了解,在6月28日召開的中國(廣州)智能裝備及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上,工信部有關領導就曾組織與會企業和專家召開閉門會議,討論一份名為《工業機器人產業規范條件》的文件。
知情人士透露說:當時工信部人士曾表示,出臺這份文件,意在鼓勵機器人產業向高端化發展,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
業內公認,中國機器人行業已經出現“虛火”。據新華社報道,在這次閉門會議上,廣東省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有關人士稱:廣東省近期統計機器人企業時,各地上報了上萬家企業。去除水分后,發現只有159家算是真正的機器人企業,其他企業根本沒研發生產機器人。
這與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聯盟執行主席羅軍近期的感受相一致。他在珠三角考察機器人企業時發現:有的企業沒有工廠、沒有設備、沒有產品、甚至也沒有錢,卻要做機器人。羅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我問他們怎么做?他們說,可以根據客戶的要求做加工服務,客戶給訂單,他們拿著訂單去找政府扶持”。
這一現象或即將得到遏制。參加前述會議的有關人士向財新記者介紹說,這一討論稿對機器人整機企業、關鍵零部件企業、集成企業提出了不同要求,在生產設施、設備、檢測和校準、技術創新、產品以及人員方面均做出詳細規范。
前述人士認為,這一規范出臺之后,一大批企業將不符合“機器人企業”的資格,從而無法從政府領取補貼,進而被市場淘汰。
廣東捷瞬機器人有限公司生產擺臂式機器人。該公司總經理李元興在接受財新記者電話采訪時稱,就在最近一兩年,市場上一下子涌現出好幾百家做擺臂式機器人的企業,“但其實能賺到錢的企業非常少,因為賣出去的產品質量不好,客戶賬款也收不回來”。
《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白皮書(2016)》顯示:目前國產的工業機器人仍以中低端產品為主,大多為三軸和四軸機器人,用于搬運和上下料。而汽車制造、焊接等領域需要的是六軸或六軸以上的高端工業機器人。這一市場仍被日本和歐美企業牢牢占據。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