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工廠為什么要用工人換掉機器人?
現在,這個世界已經充滿了機器人將在各種各樣的崗位上取代人類的報道。機器能夠學會新的技術,能夠拒絕那些不當的指令,還能夠掌握白領的專業技能……
可是,據Quartz報道,梅賽德斯-奔馳卻在逆流而上——這家汽車制造商正在逐步淘汰生產線上的一些機器人,以真人來取代。
奔馳生產部門負責人謝佛(Markus Schaefer)介紹說,人類更適合他們汽車的定制要求。
“機器處理不了個性化,以及我們今天的許多不同的具體問題。”他解釋道,“雇用更多人力,我們不但省下了一些錢,而且還讓我們的未來更有保證了。”
在重復作業的工作中,機器人確實可以成為一種廉價的勞動力選擇,但是謝佛強調,汽車生產線上必須根據每一步車子的差異不斷調整工作流程,這就使機器人變得笨拙了。因此,奔馳的計劃是使用更小型的機器人,和人共同工作。包括BMW和奧迪在內,許多其他車廠也都有類似的人和機器人協調工作的計劃。
盡管機器人正在變得越來越先進,但是我們依然有充足的理由去以人為基礎構建整個制造流程。倫敦瑪麗往后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麥柯文(Peter McOwan)指出,哪怕是在生產線上,其實也還是人類擁有的技術更為優越。
比如,人類擁有更強大的視覺,而機器人面對光線和陰影的變化都會調整得很掙扎,更不必說去辨別諸多不同的方向,估計不同的距離了。我們還有敏銳的嗅覺與聽力。人類可以聞到燃燒的氣味,發現警告信號。人類可以聽到輕微的刮擦聲,由此判斷出設備的安裝并不到位。
人類還有靈活的雙手,可以在小空間內靈活作業,可以根據具體任務用不同的力氣,比如握住雞蛋或者搬起磚頭,而機器是很難將這么多不同的技能集中到一個系統里的。
只是,人類現在擁有若干優勢,并不等于未來永遠擁有。麥柯文指出,正在開發的新一代機器人更善于模仿人類的行為。
當然,這樣的機器人要真正用于工作還需假以時日。
“它們距離走上亂麻一般的制造業生產線還有相當的距離,無論是質量,還是持續解決真實世界中復雜問題的能力,都有待于大量實驗去驗證。”麥柯文表示,“還有確保必要安全度的問題,同時在一開始,這樣的機器人可是要比人力昂貴許多的。”
換言之,至少若干年里,人類還得繼續在許多生產線上唱主角,哪怕是不會永遠唱下去。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