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助力棉花產業 嚴查“打白條”企業
8月14日至16日,新疆自治區人民政府連發三份關于做好棉花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區供銷社等有關部門認真研究分析當前國際國內棉花市場形勢,從講政治、保穩定的高度出發,結合我區實際,進一步強化棉花質量和市場監管工作,全力做好新年度棉花收儲運銷工作。
棉花市場形勢嚴峻
通知指出,新疆棉花收儲運銷工作即將展開,棉花工作事關我區國民經濟發展的大局。
近年來,受棉花收購、加工環節監管難度大,棉農質量意識不強,部分企業爭搶原料、混等混級收購加工及氣候、棉花品種等因素影響,我區棉花質量狀況呈下降趨勢,“三絲”含量超標,一、二級棉比例下降,嚴重影響了新疆棉花的市場競爭力。而當前,受國際國內復雜經濟環境的影響,預計今年全球棉花市場供大于求,期未庫存將創歷史新高。其中,國內市場棉花(含進口棉)供求過剩將接近百萬噸,期未庫存將達692萬噸,對我區棉花外銷影響明顯。國際國內棉價持續下跌,7月31日,美國ICE期棉由去年9月初的106美分/磅跌至71美分/磅,國內棉花期貨由21180元/噸跌至18730元/噸,新棉比較效益下降,我區棉農增收難度增大。紡織行業運行困難,對國產棉需求拉動能力大幅減弱,加之國產棉價格高于進口棉,且目前價差已拉大至4946元,國產棉需求大幅減少,新疆棉花銷售困難較大。中儲棉將新棉收儲標準定在4級以上棉花,對棉花生產和加工打包的質量要求更高,我區棉花收購入儲壓力增大。因此,做好今年棉花質量和市場監管工作意義重大。
嚴查“打白條”企業
通知說,8月13日,自治區人民政府召集棉花產、加、儲、運、銷等環節各職能部門,專題研究了當前國際國內棉花市場形勢,部署新棉收儲運銷工作。
棉花是自治區農業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主產縣棉花收入占農民人均收入的60%左右。在棉花市場形勢不利的條件下,做好今年新棉收儲運銷工作,事關棉花經營工作順利進行和棉花產業健康發展,事關廣大棉農根本利益的維護和農民增收目標的實現,事關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政治穩定,事關國家棉花安全和棉紡產業穩定。各地、各部門一定要深刻認識到做好今年棉花收儲運銷工作的極端重要性,高度重視棉花收購資金供應工作,堅決防止出現“賣棉難”和“打白條”現象。對于“打白條”的企業,一經發現,立即封存,嚴肅查處,并追究有關地方政府、部門領導責任。同時認真落實出疆棉移庫運費補貼政策,確保新疆棉花企業享受運費補貼政策,提高新疆棉花競爭力,加快新疆棉花銷售。鐵路運輸部門要及早安排好鐵路調運計劃,保證我區棉花銷得出、運得走。公路部門要采取有效支持措施,積極幫助企業開展公路棉花外運。
近期開展專項整治行動
按照自治區人民政府統一部署,近期將組織開展由自治區黨委農辦牽頭,發改委、工商、質監、供銷、消防、鐵路、公路等部門聯合的全區棉花質量監管和棉花市場專項整治行動。
此次棉花質量監管和棉花市場專項整治行動,從8月20月至12月31日,分自查清理、整頓治理、檢查驗收三個階段進行。重點復查棉花收儲加工經營能力認定和資格認證;新棉采收加工期重點引導農民采摘“四分”,打擊無證無照加工、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棉花加工設備、摻雜摻假、混等混級、不排除異性纖維等質量違法行為和坑農害農違法行為,狠抓大案要案查處工作,維護廣大棉農的合法權益,使我區的棉花產品質量得到明顯提高,棉花市場經營秩序得到有效治理。要加大對查處棉花違法案件的曝光力度。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