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機制造業績不容樂觀 但前景仍然明朗
近日,多家風電企業發布公告,業績均不容樂觀,即便華銳風電、金風科技等領軍企業也出現了大幅度的利潤下滑,而排名靠后的很多企業則已處于微利甚至虧損狀態。通用電氣日前預計,受日趨激烈的競爭和不斷下調的政府補貼影響,愈來愈多的企業將退出風電領域。
分析人士認為,由于風電開發政策的收緊與風機并網標準的出臺,風機市場的需求也進一步縮減。目前已有企業開始加緊對海上風電市場和國際市場的布局,這也意味著行業整合的帷幕已悄然拉開。
2012年1月31日,華銳風電發布公告稱,預計公司2011年凈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50%以上。根據道瓊斯通訊社的計算,華銳風電2011年的凈利潤可能會降至14億元或更低。與此同時,另一個行業巨頭金風科技2011年第三季報也顯示,其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3.52%,凈利潤下降59.8%。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行業競爭與產能過剩并不是主要原因,風機制造企業業績大變臉的根本原因在于產業鏈的不完善,這些與電價、電網等因素都密不可分。
“產能過剩、利潤下降”,這也使得代表高精尖技術的風電產業提前進入“寒冬”成為定局。為應對這一局面,業內人士紛紛指出,海上風電大規模開發以及海外市場的政策調整將是化解當下危局的兩條有效途徑。
然而,林伯強認為,風機整機制造業已步入到一個行業整合的關鍵期,雖然海上風電場以及海外市場是未來發展的兩個方向,但現階段的主要矛盾在于產業鏈不夠完善,要布局市場先得從整合自身出發。風電產業要想走出“寒冬”,一方面需要協助其他相關配套產業的同步發展;另一方面通過自身優勝劣汰的整合,從規模化發展逐步向高質量、自主創新上轉變。
多位專家均表示,整合是市場布局調整的前提,在此基礎上,中國風電產業的未來依然看好。據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發布的《中國風電發展報告2010》預測,到2020年,中國風電累計裝機將達到2.3億千瓦,相當于13個三峽電站;總發電量可達4649億千瓦時,相當于取代200個火電廠。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