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化”論壇:三大挑戰決定電動車走向
由通用汽車主辦的“‘直達2030’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系列論壇”日前舉行了第三場主題為“電氣化-未來驅動力”的論壇,通用汽車全球研發高層、政府部門以及國內新能源產業鏈上的領軍人物皆親臨現場,論壇對電池、充電等核心技術狀況的解讀還原了中國現有的電動車研發現狀。
同時,與會專家首次披露了多項權威技術參數和政策導向,深入剖析了中國電動車發展面臨的技術性挑戰和所需的創新推廣模式。
現狀:電動車面臨三大挑戰
挑戰一:充電解決方案:利用智能電網
因大量電動車同時充電帶來的問題是必須解決的一項重大挑戰。如果將中國現有的汽車全部替換為電動車,國家需要將其現有電力總裝機容量翻番。但是,如果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智能電網,避開用戶高峰時段,在用電低谷時段充電,這個問題是可以得到解決的,并且可能提高電力系統的利用效率。
挑戰二:成本與便利性解決方案:電池租賃或交換
鋰離子電池大約70%的成本來自于電池組,而電池組超過一半的成本來自于原材料。因此降低電池原材料成本是降低電池成本的關鍵,方式之一是大批量生產,預計2020年生產的汽車中約有五分之一為電動車。降低電池成本、提高便利性的另一個方式是轉換商業模式,如電池租賃或交換以及電池的梯次利用,即電動車車輛使用周期結束后,其電池仍然具有很大價值,可以用于固定型發電系統等其他用途。
這將在無需對電池或汽車進行任何改動的情況下,大大降低電動車的成本。新商業模式還有助于消除電動車消費者對于質保的擔憂。
挑戰三:通用性解決方案:制定通用標準
電力公司很難處理汽車廠商各不相同的產品規格。為確保消費者接受電動車,需要對電池和充電設施制定通用標準。通用的標準也會讓電池的交換更加便利。但是,如果汽車廠商有意追求獨特化,即便有了政府部門與其他利益相關方的參與,也很難達成這一目標。
【觀點爭鋒】
觀點一:電動車不存在原材料缺乏問題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院長余卓平指出,我國的電機、電池原材料豐富,完全不用擔心短缺問題。
他表示,近期在中國研發的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都不斷上升,成本也隨之降低。同時,中國在電機的關鍵材料稀土礦產上也具有無可比擬的資源優勢。中國氫燃料的發展前景同樣廣闊。據統計,上海地區的工業副產氫氣可以支持40萬輛燃料電池汽車。這種氫氣的價格約為每公斤35元,1.1公斤氫氣可供汽車行駛100公里,比汽油更加便宜。此外,目前已探明的鋰儲量非常豐富,預計足夠供320億輛電動車使用。因此,中短期內不存在原材料缺乏的問題。
觀點二:電動車關鍵材料仍需進口
在“2010年中國汽車市場發展趨勢論壇”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給不斷升溫的“電動車暢想”潑了一盆冷水:“根據中汽協大量調研得到的結論,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的研發上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全面’差距”。
同時,與會專家首次披露了多項權威技術參數和政策導向,深入剖析了中國電動車發展面臨的技術性挑戰和所需的創新推廣模式。
現狀:電動車面臨三大挑戰
挑戰一:充電解決方案:利用智能電網
因大量電動車同時充電帶來的問題是必須解決的一項重大挑戰。如果將中國現有的汽車全部替換為電動車,國家需要將其現有電力總裝機容量翻番。但是,如果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智能電網,避開用戶高峰時段,在用電低谷時段充電,這個問題是可以得到解決的,并且可能提高電力系統的利用效率。
挑戰二:成本與便利性解決方案:電池租賃或交換
鋰離子電池大約70%的成本來自于電池組,而電池組超過一半的成本來自于原材料。因此降低電池原材料成本是降低電池成本的關鍵,方式之一是大批量生產,預計2020年生產的汽車中約有五分之一為電動車。降低電池成本、提高便利性的另一個方式是轉換商業模式,如電池租賃或交換以及電池的梯次利用,即電動車車輛使用周期結束后,其電池仍然具有很大價值,可以用于固定型發電系統等其他用途。
這將在無需對電池或汽車進行任何改動的情況下,大大降低電動車的成本。新商業模式還有助于消除電動車消費者對于質保的擔憂。
挑戰三:通用性解決方案:制定通用標準
電力公司很難處理汽車廠商各不相同的產品規格。為確保消費者接受電動車,需要對電池和充電設施制定通用標準。通用的標準也會讓電池的交換更加便利。但是,如果汽車廠商有意追求獨特化,即便有了政府部門與其他利益相關方的參與,也很難達成這一目標。
【觀點爭鋒】
觀點一:電動車不存在原材料缺乏問題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院長余卓平指出,我國的電機、電池原材料豐富,完全不用擔心短缺問題。
他表示,近期在中國研發的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都不斷上升,成本也隨之降低。同時,中國在電機的關鍵材料稀土礦產上也具有無可比擬的資源優勢。中國氫燃料的發展前景同樣廣闊。據統計,上海地區的工業副產氫氣可以支持40萬輛燃料電池汽車。這種氫氣的價格約為每公斤35元,1.1公斤氫氣可供汽車行駛100公里,比汽油更加便宜。此外,目前已探明的鋰儲量非常豐富,預計足夠供320億輛電動車使用。因此,中短期內不存在原材料缺乏的問題。
觀點二:電動車關鍵材料仍需進口
在“2010年中國汽車市場發展趨勢論壇”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給不斷升溫的“電動車暢想”潑了一盆冷水:“根據中汽協大量調研得到的結論,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的研發上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全面’差距”。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上一篇:電動汽車充電樁-低碳生活新需求
下一篇:來新藍海 太陽能光熱發電首現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