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機行業:國產崛起還需實踐驗證
在前不久召開的中國第十三屆挖掘機年會上,原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挖掘機秘書長陳正利預測,五年內國產挖掘機占比將達到50%。隨后中國龍工<5.23 0.19%>CEO邱德波也預測,3~5年時間內,挖掘機與裝載機的比例將達到1:1。
中投顧問機械行業研究員段嘉宣認為,近年以來,國產挖掘機的市場占有率由最初近乎全線潰退的不足5%的局面,到今天的20%的占有率,呈持續攀升局面,但下一步國產挖掘機市場份額要實現大幅增長的話,還需通過實踐驗證。
從行業的產品結構上來看,現在我國的市場份額較大的挖掘機產品主要集中在小挖領域,對于市場容度更大的中高端領域,因為核心配件技術要求更高,所占份額還較小。在中高端領域所需發動機、液壓件現在只能依賴進口,而突破核心發動機、液壓件的技術問題,往往是非常耗資、耗力、耗時的。中高端挖掘機關鍵部件不能國產化,是限制國內企業產能快速擴大的主要原因。以世界工程機械巨頭卡特彼勒為例,也是通過收購英國的珀金斯公司,來完善自己的發動機上的產業鏈條,補足了卡特彼勒發動機產品鏈條上的斷層,而珀金斯公司生產的發動機只提供給自己的企業。
從行業產業鏈上來看,即使有了關鍵零部件上有了突破,也不能保證一定產品質量的穩定性能較快的進入市場應用。國產挖掘機在走向市場的時候,質量和性能往往面臨著客戶信心不足的問題,因為從用戶來說,設備問題耽誤工期的代價是不能承受的。對于絕大多數現在還在應用外資企業產品的用戶來說,新產品質量從使用到獲得用戶認可,這一過程中需較長時間的沉淀。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表示,伴隨中國GDP每年以8%以上的高速帶來的巨大基建需求,中國挖掘機行業發展迅速,但面臨技術壁壘、產業鏈配套不完善,國產挖掘機由量變到質變尚需時間積累。
中投顧問最新發布的《2009-2012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2008年我國挖掘機實現銷售77173臺,增長16.04%,呈高速發展,但國產化比率僅占20%左右,技術瓶頸制約著國產化的快速增長。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