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PCB市場09年恐衰退18.2% 2010年回溫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Frost&Sullivan的預測,中國市場對印刷電路板(PCB)產品的需求規模,在2009年將達972億人民幣,較上一年度衰退18.2%;不過該市場將在2010年逐漸復蘇。
2008年中國市場PCB產品銷售額為1,188億人民幣,其中單面PCB、雙面PCB、多層PCB與軟性PCB所占的比例分別為2.5%、6.9%、73.8%與16.8%。而08年第四季發生的全球性金融風暴,也對中國PCB市場帶來嚴重沖擊;幸好同年度前三季的強勁成長,該年度中國市場PCB銷售額還是小成長了2.2%。
為了遏止電子信息產業在金融風暴中出現大規模的衰退,中國政府已經推動了一些激勵政策(ReadjustmentandDevelopmentPlanofElectronicInformationIndustry);不過Frost&Sullivan仍估計,09年中國市場對PCB產品的需求將衰退18.2%,來到972億人民幣,但到2010年,在激勵政策與消費者信心指數回升的推動下,該市場將會逐漸復蘇。
Frost&Sullivan自動化與電子產業顧問ShuguangZhang表示,來自電子產品的需求是直接影響PCB產業發展的因素,而中國市場最近幾個重要的趨勢包括:
其一,由于3G技術的逐漸普及,市場對智能型手機等3G終端的龐大需求將逐漸被釋放;在此同時,以低價、輕薄外型取勝的Netbook產品問世,也讓NB有機會更快進軍中低階市場。而以上的市場進展將與3G通訊費用的調整有很密切的關系。
一方面,中國三大行動通訊服務業者期望能在3G市場搶占先機;但在另一方面,考慮到現有的穩定收入與已經付出的大筆投資,這些業者又不愿意一下子放棄2G市場。可預期的是,中國聯通(ChinaUnicom)將會是第一個發動大規模降價的中國通訊服務業者,因為該公司對2G市場的興趣最低。
其二,數字電視相關產品的需求可望逐漸成長;在這方面中國政府在該市場的發展上扮演關鍵角色,而相關技術的升級程度則是該市場是否快速擴張的主要因素。
其三,中國政府的「家電下鄉」政策,也將激勵市場對PCB產品的需求;不過該政策因為補貼金申請手續繁瑣,以及缺乏有利監管系統避免請領補助方面弊端等問題,其執行效果似乎不如預期。
最后,在全球性金融風暴席卷歐、美汽車市場,并帶來慘重業績衰退的同時,中國汽車市場卻依舊欣欣向榮,當地汽車業者甚至透過并購等方式,加速擴展海外市場版圖。而與汽車產業密切相關的中國汽車電子產業,其發展潛力也不容小覷。
不過,盡管有以上幾個激勵因素,中國的PCB制造商卻對市場抱持保守態度,它們之中的大多數甚至大幅度削減了設備采購預算,并暫停擴充新產品線,因此導致了中國PCB制造設備市場的嚴重縮水。
Frost&Sullivan預測,中國市場對PCB制造設備的需求,在09年將較上年度衰退17.8%,來到194億人民幣規模,雖然該市場會在2010年恢復成長,但恐怕需要兩年的時間才會恢復到2008年的水平。
在PCB產品的制程方面,該機構則認為將逐漸分工為六個階段,包括:基板制造、組裝(assembly)、鉆孔(drilling)、裁切(cutting)、印刷(printing)與檢驗(inspection)。
目前海外廠商仍在中國PCB設備市場占有最大的比例,而且這些業者的產品價格通常是本土業者的2~10倍;在各種設備中,較大比例是由本土制造的,包括蝕刻槽(etchingtank)、裁板層壓機(cutsheetlaminator),以及制程用曝光系統(exposuresystems)、印刷機,與檢驗過程中應用的電氣測試設備。
在2008年,中國本土的PCB制造設備廠總產值為80億人民幣,其中有92.5%是供應中國本土的制造廠商。PCB制程中牽涉大量的設備,目前并沒有單一家設備廠商能供應所有種類的設備產品。而在PCB產業的發展水平上,中國仍落后歐、美好一段距離。
2008年中國市場PCB產品銷售額為1,188億人民幣,其中單面PCB、雙面PCB、多層PCB與軟性PCB所占的比例分別為2.5%、6.9%、73.8%與16.8%。而08年第四季發生的全球性金融風暴,也對中國PCB市場帶來嚴重沖擊;幸好同年度前三季的強勁成長,該年度中國市場PCB銷售額還是小成長了2.2%。
為了遏止電子信息產業在金融風暴中出現大規模的衰退,中國政府已經推動了一些激勵政策(ReadjustmentandDevelopmentPlanofElectronicInformationIndustry);不過Frost&Sullivan仍估計,09年中國市場對PCB產品的需求將衰退18.2%,來到972億人民幣,但到2010年,在激勵政策與消費者信心指數回升的推動下,該市場將會逐漸復蘇。
Frost&Sullivan自動化與電子產業顧問ShuguangZhang表示,來自電子產品的需求是直接影響PCB產業發展的因素,而中國市場最近幾個重要的趨勢包括:
其一,由于3G技術的逐漸普及,市場對智能型手機等3G終端的龐大需求將逐漸被釋放;在此同時,以低價、輕薄外型取勝的Netbook產品問世,也讓NB有機會更快進軍中低階市場。而以上的市場進展將與3G通訊費用的調整有很密切的關系。
一方面,中國三大行動通訊服務業者期望能在3G市場搶占先機;但在另一方面,考慮到現有的穩定收入與已經付出的大筆投資,這些業者又不愿意一下子放棄2G市場。可預期的是,中國聯通(ChinaUnicom)將會是第一個發動大規模降價的中國通訊服務業者,因為該公司對2G市場的興趣最低。
其二,數字電視相關產品的需求可望逐漸成長;在這方面中國政府在該市場的發展上扮演關鍵角色,而相關技術的升級程度則是該市場是否快速擴張的主要因素。
其三,中國政府的「家電下鄉」政策,也將激勵市場對PCB產品的需求;不過該政策因為補貼金申請手續繁瑣,以及缺乏有利監管系統避免請領補助方面弊端等問題,其執行效果似乎不如預期。
最后,在全球性金融風暴席卷歐、美汽車市場,并帶來慘重業績衰退的同時,中國汽車市場卻依舊欣欣向榮,當地汽車業者甚至透過并購等方式,加速擴展海外市場版圖。而與汽車產業密切相關的中國汽車電子產業,其發展潛力也不容小覷。
不過,盡管有以上幾個激勵因素,中國的PCB制造商卻對市場抱持保守態度,它們之中的大多數甚至大幅度削減了設備采購預算,并暫停擴充新產品線,因此導致了中國PCB制造設備市場的嚴重縮水。
Frost&Sullivan預測,中國市場對PCB制造設備的需求,在09年將較上年度衰退17.8%,來到194億人民幣規模,雖然該市場會在2010年恢復成長,但恐怕需要兩年的時間才會恢復到2008年的水平。
在PCB產品的制程方面,該機構則認為將逐漸分工為六個階段,包括:基板制造、組裝(assembly)、鉆孔(drilling)、裁切(cutting)、印刷(printing)與檢驗(inspection)。
目前海外廠商仍在中國PCB設備市場占有最大的比例,而且這些業者的產品價格通常是本土業者的2~10倍;在各種設備中,較大比例是由本土制造的,包括蝕刻槽(etchingtank)、裁板層壓機(cutsheetlaminator),以及制程用曝光系統(exposuresystems)、印刷機,與檢驗過程中應用的電氣測試設備。
在2008年,中國本土的PCB制造設備廠總產值為80億人民幣,其中有92.5%是供應中國本土的制造廠商。PCB制程中牽涉大量的設備,目前并沒有單一家設備廠商能供應所有種類的設備產品。而在PCB產業的發展水平上,中國仍落后歐、美好一段距離。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上一篇:工控軟件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