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看得見的13%節能
現在發電企業的火力發電比重很高,大量排出導致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全世界二氧化碳排出量的24%是在發電產業中產生的。LS產電中國區總裁吳壽憲指出,如果將新再生分散型電源連接到已有的電網上,就沒必要在夏季為了承擔最大電力需求而持續增加發電設備了。
但是新再生能源具有依據日照量或風力的大小產生電力、致使電力生產不規則的弱點。在大規模批量供電的現在,用電網小規模地接受新再生能源是有限制的。此外,由于平時基礎發電設備使用的是價格低廉的原子能和煤,但是需求高峰時使用的是高價原料天然氣和石油,儲備發電設備的電力生產費用達到了基礎發電設備生產費用的2.7倍。
現在的電網難以自我診斷,并且故障及停電的可能性尚存,發生故障時必須手動恢復。到了20世紀90年代,電力公司紛紛開始構想未來的電網,基本的構想是通過應用通信網絡技術,提升電網對發電、輸電、配電進行完善的控制和電網的安全性,防止電力供應量的不足或大規模停電事件的發生。
革新電力能效助力企業應對挑戰
可自我診斷、可保護系統和單獨運轉、發生故障時可半自動恢復自我治愈的技術解決方案正是智能電網。智能電網并不是指特定的技術或者產品,而是指一個比現在的電力網整體的等級高、智能化的系統。
所謂智能電網,即電網的智能化,也被稱為“電網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雙向通信網絡的基礎上,通過先進的傳感和測量技術、先進的設備技術、先進的控制方法以及先進的決策支持系統技術的應用,實現電網的可靠、安全、經濟、高效、環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標,能提供滿足21世紀用戶需求的電能質量、容許各種不同發電形式的接入、啟動電力市場以及資產的優化高效運行。
吳壽憲強調說,智能電網是一個完整的信息架構和基礎設施體系,幫助電網企業在精細化、智能化運營的基礎上應對挑戰,提升企業競爭力。如果說將信息通信(IT)技術導入到電力線,這個已有的電力傳送體系是實現從發電所到家庭的單向通行的話,智能電網就是一個雙向通行的系統。
智能電網真正的特征就是要對整個電網進行全面的控制。智能電網可將新再生能源資源這種不穩定的能源,通過電力轉換裝置轉換為電壓和頻率等穩定的電力能源,與儲存裝置結合并可按照時間帶對電力的供應進行一定的調節。同時,智能電網應用需求狀況的差等收費制,分散了電力的需求,以實時告知消費者電力使用量的方式來引導消費者節約能源。
例如,將洗衣機設置在電力費用低廉的時間運轉,利用夜晚的時間為電力汽車充電。此外,各產品中內置智能芯片,可以尋找最佳的電力費用時間消費電力。據預測,智能電網構筑后,能源的節約率在6%左右。
LS產電推進綠色智能電網發展
通過智能電網,電力市場將蛻變成為一個多數供應者和需求者參與的完全競爭的市場。太陽能、風能等新再生分散型能源也變得普通化。作為韓國工業電氣控制和自動化領域發展的領軍企業,LS產電始終以響應客戶需求為己任。為制定引領未來的數字化產業標準,LS產電依托其在電氣化、自動化、管件和新業務領域所擁有的豐富的工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為客戶提出整體解決方案及創新的自動化產品。
今年5月21日,在韓國智能電網協會(KSGA)創立儀式上,LS產電會長具滋均出任了協會第一任會長。吳壽憲介紹,LS產電最近啟動了一項名為“綠色村莊”和“綠色工廠”的活動,計劃以此作為韓國最早推進實現智能電網的地區。
其中的“綠色村莊”為公寓及住宅入住者普及智能電網,幫助他們在家中實時了解現在的電氣費用、累進狀態等數據,引導使用者自發減少電力的使用。在實際設置智能電網的80余戶家庭中,根據氣溫變化,顧客實際節約了13%的電力。“綠色村莊”構建后,在家庭內會設置標示裝置,使用者每次用電時都可以看到使用的費用,到現在電氣使用量費用、按照現在的趨勢本月電氣費用推測值、二氧化碳產生量、相類似家庭的平均電氣使用量等多種信息都可以實時顯示。
同時進行的“綠色工廠”項目也應用同樣的智能儀表系統,設置燃料電池、太陽能發電、能源存儲等新再生能源生產設施,可實時對工廠內的消費電力進行需求管理。該項目預計今年年內完成準備,進入實際的運營。屆時,LS產電將實現以往只在技術理論上被說明的智能電網的構建,這也將成為智能電網被證實的里程碑。
智能電網之路任重而道遠
智能電網解決方案在歐美多家先進電網企業已實施和應用,并為這些企業帶來了顯著的價值回報。但是實現智能電網之路任重道遠。美國電氣咨詢委員會在一篇名為“新能源經濟的動力源”的報告中將事業模型、電力產業中的空調電力負載、費用、安全性、規則等8個問題指定為智能電網實現的課題。同時,技術上要解決的問題也很多,包括解決輸電自動化、配電自動化、新再生能源系統和電網的整合、智能儀表、分散電源及安全能源存儲系統構建等。
智能電網的最大障礙就是要克服消費者”為何要如此麻煩“的反感情緒。電力界最近嘗試了很多電力節能方案,最后都因為使用者不能主動地參與、毫無效果而失敗。要獲取消費者對于智能電網的認同感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展示給他們看,讓消費者真正看到每個月所使用的電量,他們將可能因此有所改變。這也是LS產電啟動“綠色村莊”與“綠色工廠”項目的意義所在。
近年來,中國電力工業快速發展,截至2008年年底,發電裝機容量7.92億千瓦,全社會用電量3.43萬億千瓦時。跨區跨省電網建設快速推進,電網網架結構得到加強和完善。2009年1月,中國自主研發、設計和建設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1000千伏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正式投運,標志著中國在遠距離、大容量、低損耗的特高壓核心輸電技術和設備國產化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為建設智能電網打下了一定的物質基礎。
對于亞洲來說,實現智能電網最關鍵的是不能只停留在選擇階段,而是要考慮如何去做、如何盡早實現。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