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礦井水經過處理后可飲用
山西之長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太原市的總體狀況與山西省一致,面臨煤炭行業污染和嚴重缺水問題,人均占有水量200立方米,僅為全世界的1/50、全國的1/11、全省的1/2,日均缺水量已達20萬立方米,是全國乃至全世界有名的嚴重缺水城市之一。缺水問題已經成為制約太原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為此,太原市不少工礦企業紛紛將目光投向了廢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尤其是礦井水的開發利用工程,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企業初步嘗到了發展循環經濟、推進清潔生產帶來的“甜頭”,極大地調動了企業治理污染的積極性。
在太原東山煤礦有限責任公司采訪時,公司負責人自豪地告訴記者:“你也許想不到吧,我公司下屬的東山熱電廠的生產用水,用的都是經過處理后的礦井廢水。”
據了解,東山煤礦每天涌出的礦井水約為2000立方米,隨著礦井進一步向下開采延伸,每天礦井涌水量將增至4000立方米。過去,這些水經簡單沉淀處理后直接排入北沙河,污染了汾河水系,并且每年還要交納5萬余元的排污費。東山煤礦投資640多萬元建成了4000立方米/天的礦井水深度處理工程,經過處理的礦井水可達到生活飲用水標準和電廠鍋爐用水標準,不僅大大緩解了礦區職工及家屬生活用水緊張的狀況,還基本滿足了公司工業用水需求。
《太原市“十一五”規劃》要求,“十一五”期間,太原市將重點引導和支持年涌水量60萬立方米以上或年產原煤30萬噸以上的礦區開展礦井水資源開發利用,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據不完全統計,太原市一年排放的廢水總量高達3953萬立方米,其中礦井水達2.9萬立方米。如果將這些廢水深度處理再循環利用,對于嚴重缺水的太原市可不算是個小數字。
為加速改善太原的環境質量,完成全市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的目標,2006年太原市先后投資1.55億元,在選礦、煤炭采選、水泥、軋鋼、焦化等重污染行業開展“工業廢水零排放企業”創建工程。經過近一年的努力,太原港源焦化有限公司、太原東山煤礦有限責任公司等11個工業廢水零排放企業已于近日通過了政府有關部門的驗收,年減少廢水排放1743萬噸,年節約水費5000余萬元。廢水尤其是礦井水開發利用率已接近70%,在太原市呈燎原之勢,越來越多的工礦企業加入到創建的行列。
太原市環保部門負責人強調,為了讓全市的工業廢水尤其是礦井水盡快走上資源化規范化發展軌道,在今后的工作中,太原市將加大宣傳和教育力度,使利用廢水尤其是礦井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深入人心;還將著手制訂相應的地方法規,讓利用廢水尤其是礦井水早日成為有法可依的剛性要求。政府在政策、資金等方面加大力度予以支持,制訂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獎懲措施,以此引導各工礦企業不斷提高利用工業廢水尤其是礦井水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同時,各地也要積極研究、探索市場化運作手段,促進廢水尤其是礦井水利用的產業化發展,進一步加快太原市實施“藍天碧水工程”的進程。
[此信息未經證實,僅供參考]
在太原東山煤礦有限責任公司采訪時,公司負責人自豪地告訴記者:“你也許想不到吧,我公司下屬的東山熱電廠的生產用水,用的都是經過處理后的礦井廢水。”
據了解,東山煤礦每天涌出的礦井水約為2000立方米,隨著礦井進一步向下開采延伸,每天礦井涌水量將增至4000立方米。過去,這些水經簡單沉淀處理后直接排入北沙河,污染了汾河水系,并且每年還要交納5萬余元的排污費。東山煤礦投資640多萬元建成了4000立方米/天的礦井水深度處理工程,經過處理的礦井水可達到生活飲用水標準和電廠鍋爐用水標準,不僅大大緩解了礦區職工及家屬生活用水緊張的狀況,還基本滿足了公司工業用水需求。
《太原市“十一五”規劃》要求,“十一五”期間,太原市將重點引導和支持年涌水量60萬立方米以上或年產原煤30萬噸以上的礦區開展礦井水資源開發利用,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據不完全統計,太原市一年排放的廢水總量高達3953萬立方米,其中礦井水達2.9萬立方米。如果將這些廢水深度處理再循環利用,對于嚴重缺水的太原市可不算是個小數字。
為加速改善太原的環境質量,完成全市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的目標,2006年太原市先后投資1.55億元,在選礦、煤炭采選、水泥、軋鋼、焦化等重污染行業開展“工業廢水零排放企業”創建工程。經過近一年的努力,太原港源焦化有限公司、太原東山煤礦有限責任公司等11個工業廢水零排放企業已于近日通過了政府有關部門的驗收,年減少廢水排放1743萬噸,年節約水費5000余萬元。廢水尤其是礦井水開發利用率已接近70%,在太原市呈燎原之勢,越來越多的工礦企業加入到創建的行列。
太原市環保部門負責人強調,為了讓全市的工業廢水尤其是礦井水盡快走上資源化規范化發展軌道,在今后的工作中,太原市將加大宣傳和教育力度,使利用廢水尤其是礦井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深入人心;還將著手制訂相應的地方法規,讓利用廢水尤其是礦井水早日成為有法可依的剛性要求。政府在政策、資金等方面加大力度予以支持,制訂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獎懲措施,以此引導各工礦企業不斷提高利用工業廢水尤其是礦井水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同時,各地也要積極研究、探索市場化運作手段,促進廢水尤其是礦井水利用的產業化發展,進一步加快太原市實施“藍天碧水工程”的進程。
[此信息未經證實,僅供參考]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