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線電纜產業群涌現 警惕“回郭之痛”重演
20世紀70年代,河南省鞏義市回郭鎮,曾經是一個譽滿中華大地的名字。改革開放初期,鄉鎮企業發展的模式就是從回郭鎮發起的。南方人紛紛到回郭取經,創建了溫州模式、蘇南模式等新型的鄉鎮經濟模式。
1974年10月,回郭鎮的社隊企業已發展到了57個,全鎮到處廠房林立。一些農戶家里買了拖拉機,農村澆地和耕田基本實現了機械化。回郭鎮的富庶和特立獨行讓人吃驚,河南省決策者知情后隨即派記者調查,并發表了關于回郭鎮發展社隊企業的調查報告。后來,該文引起了毛澤東的關注和批示。1975年10月11日,以《偉大的光明燦爛的希望》為題轉發了該文,指回郭鎮人為中國農村經濟發展找到了康莊大道。
從此,回郭鎮的民營企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呈現出了家家辦工廠,戶戶機器響,老少齊上陣,婦孺闖市場的蓬勃發展局面,逐漸形成了經營銷售玻璃紗、棉紗、廢塑料、廢鋁線、廢銅等電線電纜原料專業市場。那時候,僅生產電線電纜的個體廠家就有1000多個,成為全國最有名的電線電纜生產和產品集散地。
但是,農村鄉鎮企業質量意識的貧乏,政府監管力度的不足,給回郭鎮本來紅火發展的電線電纜行業以致命打擊,從此也就一蹶不振。曾經盛極一時,并讓回郭鎮人完成資金原始積累的電線電纜產業,也因假電線電纜事件而蕭條不堪。1992年初,中國質量萬里行系列行動開始,最初確定了17個重大批評報道篇目和34家正面典型,鞏義市的劣質電線(實際上就是回郭鎮的問題),不幸被列在17個重大批評報道篇目中。回郭鎮偽劣電線被媒體曝光后,所有企業遭到了全國性的抵制,整個產業面臨滅頂之災。
《鞏義市劣質電線考察記》報道發出后,回郭鎮電線業落到冰點,鎮上開了個萬人大會,將收繳上來的劣質電線焚燒。盡管此后回郭鎮一再試圖勵精圖治重振這一支柱產業,但往日輝煌已難再恢復。
1992年4月的那天,面對中央電視臺的現場轉播鏡頭,鞏義人民親手點燃了涅之火:18萬米劣質電線電纜和數千公斤劣質材料被付之一炬。鞏義市委、市政府在全市開展了一質量革命,該捕的捕,該停的停,該取締的取締,該合并的合并。總之,以質量為標準,讓該死的死掉,該活的活下來。僅電線電纜一個產業900多個廠家,一次就查封500多家,合并100多家,最后通過質量驗收的僅余幾十家。同時,以同樣的手段,對偽劣水泥、復合肥、機械制品等制售活動進行了徹底圍剿,使大規模、多產業、多渠道的制假售劣活動得到了有效遏制。
回郭人曾把它主要歸結于地方的環境,并舉例說,溫州鞋出事后,當地政府合理地給予規范、管理,溫州得以成功轉型。而1992年,回郭鎮假電線電纜事件曝光后,相關部門幾乎天天來打假,一連打了3年。當地一些老人回憶說。為此,回郭鎮還專門成立了電線電纜工商所,對電線電纜企業生產進行審查,對不達標的企業進行關停。現在看來,此舉雖然對回郭鎮的民營經濟轉型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壓或傷害了當地電線電纜產業發展。
可喜的是,鞏義市政府已經加大力度狠抓產品質量,徹底扭轉鞏義產品的質量形象,并且建立了電線電纜工業科技園區。
1993年5月,時任河南省委書記李長春對回郭鎮的發展作了全面批示:回郭鎮要殺回馬槍,變成優質電線電纜生產基地。在此情況下,回郭鎮決定建立優質電線電纜生產基地,在全省率先提出了在鄉鎮一級創辦工業商貿園區的設想,第一次叫出人口向城鎮集中、企業向園區集中,讓生產工業化、生活城市化的響亮口號,一大批電線電纜企業迅速朝其中聚集。
回郭之痛給全國鄉鎮電線電纜企業敲響了警鐘。只顧發展經濟而不顧產品質量,遲早要受到社會的懲罰。鞏義市的假冒偽劣電線電纜現象,至今仍未徹底改變,嚴重危害了當地工業行業的形象,也傷害了那些守法經營企業的利益。
而今,全國各地用現出一批電線電纜產業群,被當地政府稱為支柱產業。回郭之痛的嚴重教訓在于,政府決不能為了本地的利益而包庇和縱容造假賣假。在整治假冒偽劣商品市場過程中,既要嚴厲打擊,又要給與教育、輔導和扶植。企業本身應該樹立社會責任感,嚴格自律,走上正規,守法經營。
現在,縣辦的、鄉鎮辦的電線電纜產業基地不斷涌現,其中大部分都是有組織、有管理、有紀律的守法經營企業,但是也有一些企業還在那里造假。樹立一個品牌不容易,要保住品牌更艱難。不能讓幾粒老鼠屎害了一鍋湯。某省某縣有一個名聲很響亮的特種電線電纜產業基地。但是,從南方的用戶單位了解到,那個地方來的產品質量并不盡人意。于是,我們想起,回郭之痛是否會重演?
1974年10月,回郭鎮的社隊企業已發展到了57個,全鎮到處廠房林立。一些農戶家里買了拖拉機,農村澆地和耕田基本實現了機械化。回郭鎮的富庶和特立獨行讓人吃驚,河南省決策者知情后隨即派記者調查,并發表了關于回郭鎮發展社隊企業的調查報告。后來,該文引起了毛澤東的關注和批示。1975年10月11日,以《偉大的光明燦爛的希望》為題轉發了該文,指回郭鎮人為中國農村經濟發展找到了康莊大道。
從此,回郭鎮的民營企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呈現出了家家辦工廠,戶戶機器響,老少齊上陣,婦孺闖市場的蓬勃發展局面,逐漸形成了經營銷售玻璃紗、棉紗、廢塑料、廢鋁線、廢銅等電線電纜原料專業市場。那時候,僅生產電線電纜的個體廠家就有1000多個,成為全國最有名的電線電纜生產和產品集散地。
但是,農村鄉鎮企業質量意識的貧乏,政府監管力度的不足,給回郭鎮本來紅火發展的電線電纜行業以致命打擊,從此也就一蹶不振。曾經盛極一時,并讓回郭鎮人完成資金原始積累的電線電纜產業,也因假電線電纜事件而蕭條不堪。1992年初,中國質量萬里行系列行動開始,最初確定了17個重大批評報道篇目和34家正面典型,鞏義市的劣質電線(實際上就是回郭鎮的問題),不幸被列在17個重大批評報道篇目中。回郭鎮偽劣電線被媒體曝光后,所有企業遭到了全國性的抵制,整個產業面臨滅頂之災。
《鞏義市劣質電線考察記》報道發出后,回郭鎮電線業落到冰點,鎮上開了個萬人大會,將收繳上來的劣質電線焚燒。盡管此后回郭鎮一再試圖勵精圖治重振這一支柱產業,但往日輝煌已難再恢復。
1992年4月的那天,面對中央電視臺的現場轉播鏡頭,鞏義人民親手點燃了涅之火:18萬米劣質電線電纜和數千公斤劣質材料被付之一炬。鞏義市委、市政府在全市開展了一質量革命,該捕的捕,該停的停,該取締的取締,該合并的合并。總之,以質量為標準,讓該死的死掉,該活的活下來。僅電線電纜一個產業900多個廠家,一次就查封500多家,合并100多家,最后通過質量驗收的僅余幾十家。同時,以同樣的手段,對偽劣水泥、復合肥、機械制品等制售活動進行了徹底圍剿,使大規模、多產業、多渠道的制假售劣活動得到了有效遏制。
回郭人曾把它主要歸結于地方的環境,并舉例說,溫州鞋出事后,當地政府合理地給予規范、管理,溫州得以成功轉型。而1992年,回郭鎮假電線電纜事件曝光后,相關部門幾乎天天來打假,一連打了3年。當地一些老人回憶說。為此,回郭鎮還專門成立了電線電纜工商所,對電線電纜企業生產進行審查,對不達標的企業進行關停。現在看來,此舉雖然對回郭鎮的民營經濟轉型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壓或傷害了當地電線電纜產業發展。
可喜的是,鞏義市政府已經加大力度狠抓產品質量,徹底扭轉鞏義產品的質量形象,并且建立了電線電纜工業科技園區。
1993年5月,時任河南省委書記李長春對回郭鎮的發展作了全面批示:回郭鎮要殺回馬槍,變成優質電線電纜生產基地。在此情況下,回郭鎮決定建立優質電線電纜生產基地,在全省率先提出了在鄉鎮一級創辦工業商貿園區的設想,第一次叫出人口向城鎮集中、企業向園區集中,讓生產工業化、生活城市化的響亮口號,一大批電線電纜企業迅速朝其中聚集。
回郭之痛給全國鄉鎮電線電纜企業敲響了警鐘。只顧發展經濟而不顧產品質量,遲早要受到社會的懲罰。鞏義市的假冒偽劣電線電纜現象,至今仍未徹底改變,嚴重危害了當地工業行業的形象,也傷害了那些守法經營企業的利益。
而今,全國各地用現出一批電線電纜產業群,被當地政府稱為支柱產業。回郭之痛的嚴重教訓在于,政府決不能為了本地的利益而包庇和縱容造假賣假。在整治假冒偽劣商品市場過程中,既要嚴厲打擊,又要給與教育、輔導和扶植。企業本身應該樹立社會責任感,嚴格自律,走上正規,守法經營。
現在,縣辦的、鄉鎮辦的電線電纜產業基地不斷涌現,其中大部分都是有組織、有管理、有紀律的守法經營企業,但是也有一些企業還在那里造假。樹立一個品牌不容易,要保住品牌更艱難。不能讓幾粒老鼠屎害了一鍋湯。某省某縣有一個名聲很響亮的特種電線電纜產業基地。但是,從南方的用戶單位了解到,那個地方來的產品質量并不盡人意。于是,我們想起,回郭之痛是否會重演?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