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陶瓷插芯打破國外壟斷
關系到百姓家庭的電話、因特網、有線電視甚至音響的“最后一公里”是否暢通和平穩,插芯這個部件至關重要。而清一色進口光纖陶瓷插芯“壟斷”的市場,已被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和寧波韻升集團組成的“產研聯盟”成功打破。日前獲悉,由兩家共同承擔的國家高技術產業化項目“光連接器用關鍵陶瓷材料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日前順利通過驗收,年銷售額達3000萬元,已占領近三成的國內市場。
光纖“穿鞋戴帽”
就好像電路中的插頭和插座一樣,插芯和套筒是光纖連接的關鍵部件。寬僅0.125毫米的光纖必須保持直線傳輸的狀態,連接時既要固定又要對直,還要燒結一個內徑只有頭發絲般粗細的小孔,所以對材料致密度、可塑性和尺寸精度要求極高。耐高溫抗腐蝕且不怕磨的新型陶瓷材料———氧化鋯因此脫穎而出,但具體的加工工藝和原材料供應,都掌握在老外手中。2000年前,我國的陶瓷插芯只能依賴進口,價格最高曾賣到二十多元一只。此后,部分生產工藝實現國產化,但原材料氧化鋯粉體卻仍長期依賴進口。中科院上海硅酸鹽所研究出了一種特殊方法,令國產氧化鋯的粉體能和進口粉體媲美,且材料成本不及國外的一半。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