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光伏電池龍頭上市戛然而止
近日,又有兩大光伏企業IPO終止。兩大電池片巨頭——中潤光能與潤陽股份的上市計劃相繼擱淺,引發了業界廣泛關注。
光伏產業的IPO受阻并非個案。自2023年以來,已有多家光伏企業在IPO過程中遭遇挫折,包括大族封測、陸海新能、儒興科技和百佳年代等。這反映出資本市場對于光伏產業的審慎態度,以及對企業質量的更高要求。
有專業人士認為,中國光伏產業或已進入“后上市時代”,企業不僅要在市場和產業層面展開競爭,還要在資本市場層面進行角逐。
中潤光能
6月28日,深交所官網披露,因保薦人海通證券向深交所提交了《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于撤銷江蘇中潤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保薦的申請》。
深交所決定終止對中潤光能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的審核。資料顯示,中潤光能成立于2011年,主營業務為高效太陽能電池片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根據PV InfoLink的統計數據,中潤光能從2020年的全球第五躍升至2023年上半年的全球第三。且產能規劃至2023年末將突破50GW。然而,即便如此亮眼的業績,也未能使其免于IPO的挫折。
本次上市,中潤光能擬募資不超過23億元。其中,20億元擬用于年產8GW高效光伏電池項目(二期)、3億元擬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2023年5月15日,深交所受理中潤光能IPO申請,6月4日進入問詢階段,12月15日通過上市委會議,時隔近半年后,保薦人海通證券撤回IPO申請。從受理到過會,速度十分快,但市場變化白云蒼狗,中潤光能首次上市以失敗告終。潤陽股份和中潤光能不同的是,潤陽股份IPO終止,則是因為IPO注冊批文失效。潤陽股份成立于2013年,同樣主要從事高效晶硅太陽能電池片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根據PV InfoLink統計,2022年上半年其太陽能電池片銷量位居全球第三。 截至2022年末,潤陽股份擁有單晶PERC電池片產能25GW,自主研發設計的N型TOPCon電池中試批量轉換效率達到25%,將于2023年上半年建成14GW TOPCon電池生產線,同時其在海外的大尺寸電池產能已超過5GW本次上市,潤陽股份擬募資不超過40億元。其中,20億元擬用于年產5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5億元擬用于年產5GW異質結電池片生產項目、15億元擬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2022年3月18日,深交所受理潤陽股份IPO申請,4月15日進入問詢階段,11月3日通過上市委會議。2023年6月20日提交注冊,6月29日注冊生效。時隔一年后,潤陽股份IPO注冊批文已經失效,也意味著其首次沖擊IPO之路結束。
A股IPO階段性收緊,擬征戰資本市場的光伏企業也深受影響。從2019年—2022年初,超過60家光伏企業成功登陸資本市場,且有不少企業藉由資本力量,得以加速做大做強。但從去年開始,光伏企業要登錄資本市場,越來越難。
不過,盡管光伏產業IPO遇冷,但根據2023財年的數據,中國光伏上市企業依然創造了17850億的營收和1450億的凈利,為社會提供了近百萬人的就業機會,并進行了6845億的對外投資。這表明光伏產業的整體發展態勢依然強勁,企業在資本市場之外,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借用產業觀察人士蔣靜的分析:時代變遷,資本市場蛻變,無論企業、投資者還是中介機構也要與時俱進,過往的舊船票,不能登上新的客船,必須深刻領會“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擁抱高質量,遠離低質量內卷,資本市場作為資源配置手段,也是如此,不進則退。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