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高漲盼退稅回調 紡織行業面臨大洗牌
人民幣持續升值,原材料、人工成本不斷上漲,出口退稅降低、加征出口關稅……面對密集的政策調整和環境變化,紡織企業現實的生存狀態究竟如何,他們是否還有更強的承受力?這些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
記者在調查采訪中了解到,不少紡織企業正在經歷著難熬的日子,出口企業都紛紛把2008年看成是多事之年,一些紡織服裝出口大省已初顯疲態。在第103屆廣交會期間記者發現,到流花路紡織服裝、鞋帽展館的海外采購商人數遠遠少于前往琶洲機電等產品展館的人數,尤其是歐美外商大大減少。一位參展商說:“2008年,紡織企業不比誰能賺錢,比的是誰能撐得下去,今年無疑是紡織服裝行業洗牌的一年。”
人民幣升值寒流來襲
記者和前來參展的紡織服裝企業一接觸,就感受到人民幣升值對紡企帶來的寒意。交談過程中,紡企人士向記者大倒苦水。其中,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首度“破7”,被紡織企業看成是出口業務的分水嶺。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的一份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我國出口服裝及衣著附件164.4億美元,同比僅增長5.7%。
湖北美爾雅集團有限公司業務經理羅惠告訴記者,今年企業的生產成本都提高了,他們準備漲價。但他們又有些擔心,因為老客戶是可以接受的,而新客戶接受起來有難度。她告訴記者,雖然在國內美爾雅依靠品牌取得發展,但是用自己品牌出口的產品份額還很少,大多是為國外品牌貼牌生產。她透露說,國內紡織服裝企業的情況都差不多,今年的出口壓力很大。
記者獲悉,在去年4月份的時候,人民幣對美元還是1∶7.6,而現在已經是1∶6.9了。對于每年出口上億元的企業就是上千萬元的損失。由于對于下一步的匯率變化很難判斷,廠商都在尋求規避匯率風險的辦法。
羅惠告訴記者,他們只打算簽兩份訂單,這樣就能掌握一定的主動權。因為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還不明朗也不穩定,如果簽長期合同擔心損失會更嚴重。
中小企業生存壓力最大
在人民幣加速升值的同時,新勞動合同法背景下的勞動力成本在提高,通脹背景下的原料成本在提高,油價上漲背景下的運輸成本也在提高,對此紡織企業都在考慮漲價,但是和國外客商談判有壓力,出口價格不會有很大的提高。
參加廣交會的大多數紡織服裝企業普遍認為,中國的紡織行業正在經歷洗牌,一些中小企業會在這輪洗牌中被淘汰,而在這一過程中挺過來的企業將獲得更大空間。
青島喜盈門集團公司業務經理周建剛則告訴記者,今年廣交會的成交量預計只和去年持平。影響因素有很多,如原材料漲價、人民幣匯率變化、勞動力價格上漲較快等。而企業產品價格又不能提得太高,所以今年的出口形勢不容樂觀,有可能會流失一部分小的合作商。
他告訴記者,近兩年來他在廣交會發現一個現象:以前國外客戶來廣交會整個展館都要轉遍,但是現在國外客商來了,幾乎都集中在一樓、二樓,三樓、四樓很少再去,原因是三、四樓都是一些中小紡織服裝企業。由于那些企業品牌影響力小,價格方面也不見得比大企業有優勢,所以外商會直接和大企業談業務,因此中小紡織企業面臨的生存壓力很大。
歐美采購商難得一見
本屆廣交會無論是參展商還是展位數都是歷屆規模最大的,但流花展館的紡織服裝展區人氣并不旺,甚至有參展商告訴記者:“一天都沒看到一個美國人。”在美國次貸危機、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紡織服裝、制鞋、玩具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遇到了巨大難題,一位服裝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是30年來紡織服裝業最困難的一年。”“提價是一件很敏感很復雜的事情,誰也不敢輕易提起。”佛山某紡織企業老板介紹,雖然紡織服裝行業利潤很低,但目前提價也不現實。他說:“市場競爭還是很激烈的,而且現在服裝紡織市場已算相對飽和,你提價就可能失去市場競爭力。”
“以前很多國家都是以美元來結算的,現在我們很多企業都不愿意用美元結算了。像歐洲與我國香港地區的很多企業,就要求直接用歐元、港幣或者人民幣結算。”據介紹,對于以美元為貨幣單位的美國客商,很多服裝紡織企業索性不再接他們的訂單。
美國海關統計的數據顯示,截止到目前,中國對美國出口的21種設限紡織品服裝平均清關率只有12.1%。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的統計數據表明,輸美紡織品配額使用率明顯低于去年同期,這主要與人民幣升值加速,以及美國因次貸危機引起的消費市場需求下降有關系。美國不僅對中國紡織品需求減少,對全球紡織品的進口都在下跌,美國市場不樂觀有可能使得今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放緩。
今年1~2月,作為全國紡織服裝出口最大的省份,廣東省紡織服裝出口額同比減少11.3%。尤其是對美出口嚴重下滑,今年前兩個月對美國出口額分別同比大幅下降27.9%和41.9%。
業內人士指出,美國經濟不景氣對中國出口的影響,首當其沖的是服裝、玩具、家具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由于快速上漲的成本已幾乎擠掉這些制造企業的利潤,因此企業接單時一不小心就可能虧損。相比之下,機電產品以及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企業因為利潤空間較大而受困擾會少些,訂單會保持一定的增長。
期盼出口退稅回調
毋庸置疑,悲觀氣氛正籠罩于最具代表性出口產業之一的紡織品行業,而紡織品行業面臨的嚴峻形勢已引起了我國商務部官員的注意。據記者了解,目前國務院已批示,要求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前往國內紡織服裝產業發達的地區調查。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在人民幣加速升值的背景下,希望國家充分考慮回調出口退稅,至少是不再下調退稅。據透露,歷史上紡織業的出口退稅曾降至11%。1998年,由于多數企業面臨困難,紡織業出口退稅曾回調到15%,之后又降到13%和去年的11%。
對于紡織協會提出的建議,紡織企業紛紛表示贊同。來自企業界的人士認為,現在的紡織企業不僅僅只是面對人民幣升值一個難題,還面對著從緊貨幣政策下的融資難題。另外,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新勞動合同法實施后,企業需要一個緩沖階段。一些企業希望國家能夠盡快回調出口退稅率,并加快退稅速度。專家指出,對于這樣一個民生產業,國家在政策上應該多給一些支持,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相關報道: 內銷大勢已然形成
“2008年前3個月,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普遍偏冷,出口增幅大幅下降。中國紡織行業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兩個:一是國家不斷緊縮的貨幣政策;二是人民幣匯率問題。”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社會責任建設推廣辦公室副主任閻巖近日指出。
第一紡織網、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日前在線對紡織服裝企業運行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查,截至4月19日18時左右,共有將近1000家企業參與了投票。調查表明,30%的企業認為勞動力成本上升是造成經營困難的主要原因,大部分企業只能容忍人民幣升值的幅度在5%~10%,能容忍更大幅度升值的公司只占到20%左右。在所有的受訪企業中,37%的企業存在出口轉內銷,出口轉內銷比重在50%以下的企業占到90%。
業內人士指出,今年我國紡織服裝行業運行的壓力有增無減,紡織服裝行業仍將繼續忍受產業調整的陣痛。人民幣在多種因素綜合作用下升值會呈加速之勢,而出口退稅率下調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潛在貿易壁壘逐漸增多且力度更強,這些都加大了出口企業的壓力。行業內出口轉內銷的趨勢已經形成,但在內需拉動尚待時日的背景下,內銷市場的競爭也逐漸加劇。 此外,受制于內銷比重的增加和成本壓力的上升,低檔、低質紡織品和服裝呈現供過于求的局面,大量中小企業將因為利潤空間被迅速壓縮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漸被淘汰。
記者在調查采訪中了解到,不少紡織企業正在經歷著難熬的日子,出口企業都紛紛把2008年看成是多事之年,一些紡織服裝出口大省已初顯疲態。在第103屆廣交會期間記者發現,到流花路紡織服裝、鞋帽展館的海外采購商人數遠遠少于前往琶洲機電等產品展館的人數,尤其是歐美外商大大減少。一位參展商說:“2008年,紡織企業不比誰能賺錢,比的是誰能撐得下去,今年無疑是紡織服裝行業洗牌的一年。”
人民幣升值寒流來襲
記者和前來參展的紡織服裝企業一接觸,就感受到人民幣升值對紡企帶來的寒意。交談過程中,紡企人士向記者大倒苦水。其中,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首度“破7”,被紡織企業看成是出口業務的分水嶺。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的一份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我國出口服裝及衣著附件164.4億美元,同比僅增長5.7%。
湖北美爾雅集團有限公司業務經理羅惠告訴記者,今年企業的生產成本都提高了,他們準備漲價。但他們又有些擔心,因為老客戶是可以接受的,而新客戶接受起來有難度。她告訴記者,雖然在國內美爾雅依靠品牌取得發展,但是用自己品牌出口的產品份額還很少,大多是為國外品牌貼牌生產。她透露說,國內紡織服裝企業的情況都差不多,今年的出口壓力很大。
記者獲悉,在去年4月份的時候,人民幣對美元還是1∶7.6,而現在已經是1∶6.9了。對于每年出口上億元的企業就是上千萬元的損失。由于對于下一步的匯率變化很難判斷,廠商都在尋求規避匯率風險的辦法。
羅惠告訴記者,他們只打算簽兩份訂單,這樣就能掌握一定的主動權。因為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還不明朗也不穩定,如果簽長期合同擔心損失會更嚴重。
中小企業生存壓力最大
在人民幣加速升值的同時,新勞動合同法背景下的勞動力成本在提高,通脹背景下的原料成本在提高,油價上漲背景下的運輸成本也在提高,對此紡織企業都在考慮漲價,但是和國外客商談判有壓力,出口價格不會有很大的提高。
參加廣交會的大多數紡織服裝企業普遍認為,中國的紡織行業正在經歷洗牌,一些中小企業會在這輪洗牌中被淘汰,而在這一過程中挺過來的企業將獲得更大空間。
青島喜盈門集團公司業務經理周建剛則告訴記者,今年廣交會的成交量預計只和去年持平。影響因素有很多,如原材料漲價、人民幣匯率變化、勞動力價格上漲較快等。而企業產品價格又不能提得太高,所以今年的出口形勢不容樂觀,有可能會流失一部分小的合作商。
他告訴記者,近兩年來他在廣交會發現一個現象:以前國外客戶來廣交會整個展館都要轉遍,但是現在國外客商來了,幾乎都集中在一樓、二樓,三樓、四樓很少再去,原因是三、四樓都是一些中小紡織服裝企業。由于那些企業品牌影響力小,價格方面也不見得比大企業有優勢,所以外商會直接和大企業談業務,因此中小紡織企業面臨的生存壓力很大。
歐美采購商難得一見
本屆廣交會無論是參展商還是展位數都是歷屆規模最大的,但流花展館的紡織服裝展區人氣并不旺,甚至有參展商告訴記者:“一天都沒看到一個美國人。”在美國次貸危機、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紡織服裝、制鞋、玩具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遇到了巨大難題,一位服裝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是30年來紡織服裝業最困難的一年。”“提價是一件很敏感很復雜的事情,誰也不敢輕易提起。”佛山某紡織企業老板介紹,雖然紡織服裝行業利潤很低,但目前提價也不現實。他說:“市場競爭還是很激烈的,而且現在服裝紡織市場已算相對飽和,你提價就可能失去市場競爭力。”
“以前很多國家都是以美元來結算的,現在我們很多企業都不愿意用美元結算了。像歐洲與我國香港地區的很多企業,就要求直接用歐元、港幣或者人民幣結算。”據介紹,對于以美元為貨幣單位的美國客商,很多服裝紡織企業索性不再接他們的訂單。
美國海關統計的數據顯示,截止到目前,中國對美國出口的21種設限紡織品服裝平均清關率只有12.1%。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的統計數據表明,輸美紡織品配額使用率明顯低于去年同期,這主要與人民幣升值加速,以及美國因次貸危機引起的消費市場需求下降有關系。美國不僅對中國紡織品需求減少,對全球紡織品的進口都在下跌,美國市場不樂觀有可能使得今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放緩。
今年1~2月,作為全國紡織服裝出口最大的省份,廣東省紡織服裝出口額同比減少11.3%。尤其是對美出口嚴重下滑,今年前兩個月對美國出口額分別同比大幅下降27.9%和41.9%。
業內人士指出,美國經濟不景氣對中國出口的影響,首當其沖的是服裝、玩具、家具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由于快速上漲的成本已幾乎擠掉這些制造企業的利潤,因此企業接單時一不小心就可能虧損。相比之下,機電產品以及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企業因為利潤空間較大而受困擾會少些,訂單會保持一定的增長。
期盼出口退稅回調
毋庸置疑,悲觀氣氛正籠罩于最具代表性出口產業之一的紡織品行業,而紡織品行業面臨的嚴峻形勢已引起了我國商務部官員的注意。據記者了解,目前國務院已批示,要求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前往國內紡織服裝產業發達的地區調查。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在人民幣加速升值的背景下,希望國家充分考慮回調出口退稅,至少是不再下調退稅。據透露,歷史上紡織業的出口退稅曾降至11%。1998年,由于多數企業面臨困難,紡織業出口退稅曾回調到15%,之后又降到13%和去年的11%。
對于紡織協會提出的建議,紡織企業紛紛表示贊同。來自企業界的人士認為,現在的紡織企業不僅僅只是面對人民幣升值一個難題,還面對著從緊貨幣政策下的融資難題。另外,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新勞動合同法實施后,企業需要一個緩沖階段。一些企業希望國家能夠盡快回調出口退稅率,并加快退稅速度。專家指出,對于這樣一個民生產業,國家在政策上應該多給一些支持,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相關報道: 內銷大勢已然形成
“2008年前3個月,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普遍偏冷,出口增幅大幅下降。中國紡織行業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兩個:一是國家不斷緊縮的貨幣政策;二是人民幣匯率問題。”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社會責任建設推廣辦公室副主任閻巖近日指出。
第一紡織網、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日前在線對紡織服裝企業運行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查,截至4月19日18時左右,共有將近1000家企業參與了投票。調查表明,30%的企業認為勞動力成本上升是造成經營困難的主要原因,大部分企業只能容忍人民幣升值的幅度在5%~10%,能容忍更大幅度升值的公司只占到20%左右。在所有的受訪企業中,37%的企業存在出口轉內銷,出口轉內銷比重在50%以下的企業占到90%。
業內人士指出,今年我國紡織服裝行業運行的壓力有增無減,紡織服裝行業仍將繼續忍受產業調整的陣痛。人民幣在多種因素綜合作用下升值會呈加速之勢,而出口退稅率下調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潛在貿易壁壘逐漸增多且力度更強,這些都加大了出口企業的壓力。行業內出口轉內銷的趨勢已經形成,但在內需拉動尚待時日的背景下,內銷市場的競爭也逐漸加劇。 此外,受制于內銷比重的增加和成本壓力的上升,低檔、低質紡織品和服裝呈現供過于求的局面,大量中小企業將因為利潤空間被迅速壓縮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漸被淘汰。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下一篇:厄瓜多爾將投資25億發展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