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跨區電能交易新模式
10月31日,國家電網電力交易中心在北京召開了2006年11月華北送東北電能交易會議。
一場交易電量只有1億千瓦時的掛牌交易卻引來20家發電企業積極申購;一次看似普通的電能交易會卻得到了國家發改委、電監會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一位專家點出了其中的“玄機”:“盡管交易量不大,但這在我國跨區電力交易中第一次真正引入了市場化機制,新的電力交易機制由此萌芽。本次會議將成為我國電力市場發展過程中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事件。”
尋求市場化新突破
市場化改革無疑是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一大主題。
國家電網公司始終堅持市場化改革的方向。7月,公司黨組決定在公司總部、區域公司和省公司設立三級電力交易中心,進一步推進電力市場化建設,規范電力交易。劉振亞總經理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走市場化道路是公司堅定的選擇,要推進三級電力市場體系建設,建立公開透明、開放有序的電力市場交易平臺。
10月1日,三級電力交易體系全部投入正式運轉。
11月1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強調要解決市場在電力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發揮不夠等問題,加快電力市場建設,著力構建符合國情的統一開放的電力市場體系。國家電網公司的一系列決策,無疑順應了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方向,本次交易會則是尋求市場化方向突破的一次重要嘗試。
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電力供需矛盾緩和時,一向電力富余的東北電網卻出現了電力供應緊張的局面。國家電網公司調整運行方式,10月組織華北向東北送電40萬千瓦,首次改變了東北、華北間的電力流向,有力地緩解了遼寧等地區的電力緊張局面。
然而,國家電網人并沒有僅滿足于保證電力供應,而開始思考如何用更加公開、透明、高效的方式配置資源,探索跨區電能交易的新模式。10月20日,在公司三季度電力市場交易信息發布會上,陳進行副總經理提出,要在華北向東北送電的組織方式上有所突破,用真正市場化的方式組織跨區交易。
新的跨區電能交易模式開始醞釀。
規范操作確保“三公”
在10月31日的交易會議上,1億千瓦時華北送東北電量掛牌交易。華北地區20家發電企業參與申報,應標企業15家,申報電量11.85億千瓦時。最終根據申報情況,15家發電企業分享了1億千瓦時電量份額。
據國家電網電力交易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為了辦好此次跨區交易,確保公開、公平和公正,交易中心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準備工作,仔細了解11月電力電量平衡、送出通道及平均上網電價等情況,并與發改委、監管機構進行溝通,制定了規范嚴謹的交易流程,努力保證參與交易的每位市場成員都能充分了解市場情況,根據自身意愿開展交易。公司有關部門和華北電網有限公司對會議給予了大力支持。
會議共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由電監會宣布交易組織方式和交易流程,國家電網電力交易中心發布跨區送電市場信息,包括電量需求和發電企業跨區送電電量的上網價格。
第二階段:由華北電網電力交易中心代理,組織有意向到會的京津唐電網發電企業申報交易意向。各發電企業根據市場信息,結合自身能力和發電成本,填寫申報單。
第三階段:國家電網電力交易中心根據發電企業申報的交易電量,確定了各發電機組的交易電量。下午3點,經安全校核后,國家電網電力交易中心宣布交易出清。
第四階段:有關各方簽訂跨區電能交易單。
電監會全程參加跨區電能交易會議,監督交易過程,并確認了成交結果。
第一次參加這種交易的天津某發電廠經營策劃部主任銀山對這次會議印象深刻。他告訴記者,這次會議組織非常規范,盡管規則比較簡單,但充分尊重了發電企業的意愿,確保了他們的權利,做到了充分的公開、公平和公正。
新模式獲各方好評
此次跨區交易盡管電量不大,卻在多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一位工作人員用兩個“第一次”概括了交易特點:“第一次真正采用市場化的方式組織跨區交易,按照市場化理念進行組織,運作規范,建立了跨區電能交易的市場平臺。第一次由發電廠作為交易主體直接參與跨區交易,打破了以往只有網省公司參與跨區交易的模式,國家電力市場更加開放。”
電監會輸電監管部副主任黃學農全程參加了交易會,并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說:“本次跨區電能交易會是以市場方式進行跨區電能交易的重大舉措,有效地進行了跨區資源優化配置。本次會議是進一步公開透明開展電能交易、活躍電力市場的積極有益的探索。”
發電企業用積極的參與行動表示了對這種模式的歡迎。任銀山說:“以前發多少電都是計劃安排,我們不知道市場的情況。現在這種方式公開透明,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自主選擇,直接參與到市場交易中,我們覺得這是很大的進步。”他也對此次電能交易量較少表示了遺憾:“我們發電企業私下交流,都認為這次交易只是一次‘熱身’,我們期待在更大的市場平臺上實現企業的良好發展。”
國家電網電力交易中心主任呂建平介紹說:“本次跨區電能交易有效彌補了遼寧電力缺口,緩解了遼寧電力供應緊張局面,體現了大電網跨區資源優化配置的優勢。更重要的是,通過掛牌認購方式建立了跨區電能交易市場平臺,有利于規范市場建設,體現了國家電網公司服務發電企業的宗旨。”
據悉,電力交易中心還將在跨區交易中更多地引入市場機制,向網省公司、發電企業等各類市場成員開放交易市場,擴大交易電量額度,增加交易品種,打造統一開放的電力市場交易平臺,加快推進電力市場體系建設。
[此信息未經證實,僅供參考]
一場交易電量只有1億千瓦時的掛牌交易卻引來20家發電企業積極申購;一次看似普通的電能交易會卻得到了國家發改委、電監會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一位專家點出了其中的“玄機”:“盡管交易量不大,但這在我國跨區電力交易中第一次真正引入了市場化機制,新的電力交易機制由此萌芽。本次會議將成為我國電力市場發展過程中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事件。”
尋求市場化新突破
市場化改革無疑是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一大主題。
國家電網公司始終堅持市場化改革的方向。7月,公司黨組決定在公司總部、區域公司和省公司設立三級電力交易中心,進一步推進電力市場化建設,規范電力交易。劉振亞總經理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走市場化道路是公司堅定的選擇,要推進三級電力市場體系建設,建立公開透明、開放有序的電力市場交易平臺。
10月1日,三級電力交易體系全部投入正式運轉。
11月1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強調要解決市場在電力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發揮不夠等問題,加快電力市場建設,著力構建符合國情的統一開放的電力市場體系。國家電網公司的一系列決策,無疑順應了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方向,本次交易會則是尋求市場化方向突破的一次重要嘗試。
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電力供需矛盾緩和時,一向電力富余的東北電網卻出現了電力供應緊張的局面。國家電網公司調整運行方式,10月組織華北向東北送電40萬千瓦,首次改變了東北、華北間的電力流向,有力地緩解了遼寧等地區的電力緊張局面。
然而,國家電網人并沒有僅滿足于保證電力供應,而開始思考如何用更加公開、透明、高效的方式配置資源,探索跨區電能交易的新模式。10月20日,在公司三季度電力市場交易信息發布會上,陳進行副總經理提出,要在華北向東北送電的組織方式上有所突破,用真正市場化的方式組織跨區交易。
新的跨區電能交易模式開始醞釀。
規范操作確保“三公”
在10月31日的交易會議上,1億千瓦時華北送東北電量掛牌交易。華北地區20家發電企業參與申報,應標企業15家,申報電量11.85億千瓦時。最終根據申報情況,15家發電企業分享了1億千瓦時電量份額。
據國家電網電力交易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為了辦好此次跨區交易,確保公開、公平和公正,交易中心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準備工作,仔細了解11月電力電量平衡、送出通道及平均上網電價等情況,并與發改委、監管機構進行溝通,制定了規范嚴謹的交易流程,努力保證參與交易的每位市場成員都能充分了解市場情況,根據自身意愿開展交易。公司有關部門和華北電網有限公司對會議給予了大力支持。
會議共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由電監會宣布交易組織方式和交易流程,國家電網電力交易中心發布跨區送電市場信息,包括電量需求和發電企業跨區送電電量的上網價格。
第二階段:由華北電網電力交易中心代理,組織有意向到會的京津唐電網發電企業申報交易意向。各發電企業根據市場信息,結合自身能力和發電成本,填寫申報單。
第三階段:國家電網電力交易中心根據發電企業申報的交易電量,確定了各發電機組的交易電量。下午3點,經安全校核后,國家電網電力交易中心宣布交易出清。
第四階段:有關各方簽訂跨區電能交易單。
電監會全程參加跨區電能交易會議,監督交易過程,并確認了成交結果。
第一次參加這種交易的天津某發電廠經營策劃部主任銀山對這次會議印象深刻。他告訴記者,這次會議組織非常規范,盡管規則比較簡單,但充分尊重了發電企業的意愿,確保了他們的權利,做到了充分的公開、公平和公正。
新模式獲各方好評
此次跨區交易盡管電量不大,卻在多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一位工作人員用兩個“第一次”概括了交易特點:“第一次真正采用市場化的方式組織跨區交易,按照市場化理念進行組織,運作規范,建立了跨區電能交易的市場平臺。第一次由發電廠作為交易主體直接參與跨區交易,打破了以往只有網省公司參與跨區交易的模式,國家電力市場更加開放。”
電監會輸電監管部副主任黃學農全程參加了交易會,并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說:“本次跨區電能交易會是以市場方式進行跨區電能交易的重大舉措,有效地進行了跨區資源優化配置。本次會議是進一步公開透明開展電能交易、活躍電力市場的積極有益的探索。”
發電企業用積極的參與行動表示了對這種模式的歡迎。任銀山說:“以前發多少電都是計劃安排,我們不知道市場的情況。現在這種方式公開透明,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自主選擇,直接參與到市場交易中,我們覺得這是很大的進步。”他也對此次電能交易量較少表示了遺憾:“我們發電企業私下交流,都認為這次交易只是一次‘熱身’,我們期待在更大的市場平臺上實現企業的良好發展。”
國家電網電力交易中心主任呂建平介紹說:“本次跨區電能交易有效彌補了遼寧電力缺口,緩解了遼寧電力供應緊張局面,體現了大電網跨區資源優化配置的優勢。更重要的是,通過掛牌認購方式建立了跨區電能交易市場平臺,有利于規范市場建設,體現了國家電網公司服務發電企業的宗旨。”
據悉,電力交易中心還將在跨區交易中更多地引入市場機制,向網省公司、發電企業等各類市場成員開放交易市場,擴大交易電量額度,增加交易品種,打造統一開放的電力市場交易平臺,加快推進電力市場體系建設。
[此信息未經證實,僅供參考]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下一篇:六省區市將聯合申建核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