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規報批國務院 稀有礦儲備提上日程
通過專家論證今已上報國務院待批的《全國礦產資源規劃》,將積極推進石油和銅、鈾等重要礦產資源國家戰略儲備和商業儲備。國土資源部表示,未來5年內,中國將加快石油儲備庫及儲備系統建設;建立比較充足的鈾資源礦產地戰略儲備;建立煤炭資源戰略儲備,對特殊和稀缺煤種實行保護性開發;啟動鐵、銅、鋁、錳、鉻、鉀鹽等非能源短缺性礦產和稀土、鎢等優勢礦產的礦產品戰略儲備,逐步推進探明礦產地的戰略儲備。
據21世紀經濟報道9月3日消息9月2日,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由國土資源部負責的《全國礦產資源規劃》(下簡稱《規劃》)已通過專家論證并上報國務院待批。
據悉,《規劃》包括32項專題研究,其中將積極推進石油和銅、鈾等重要礦產資源國家戰略儲備和商業儲備,分期、分批將能源和重要礦產資源納入儲備序列。
根據國土資源部公開信息,在礦產資源規劃方面,目前正積極參與國家各類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改革和指導節約集約用地示范試點省工作,已與廣東、福建、遼寧、湖南、四川省和重慶、天津市人民政府簽訂了協議或備忘錄,建立了工作機制。
湖南省國土資源廳宣傳中心李女士告訴記者:“目前我們正在重點進行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和勘查工作,并積極推進礦產資源分類分級管理制度,進一步明確劃分審批與監督管理的責權。”
小品種礦產儲備是必然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記者表示:“對礦產資源進行儲備是國家長遠發展戰略之一,與近年來國際市場礦產價格上漲,國內需求旺盛有關,但主要還是從礦產資源的稀缺性和國家經濟長遠發展來考慮的。”
今年3月,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汪民在公開場合表示:“礦產資源儲備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價格上漲是建立儲備制度的一個原因,但決不是唯一的原因。加強資源儲備,最主要是要保證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可持續供應,避免由于資源的供應出現問題導致經濟的大起大落。”
中國礦業聯合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45種主要礦產資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天然氣、鐵礦石、銅和鋁土礦等重要礦產資源人均數量分別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42%、18%和7.3%。國內資源供給不足,重要資源對外依存度不斷攀升。2004年35%的鐵礦石、46%的氧化鋁、60%的銅資源和41%的原油依賴進口。
根據《國土資源“十一五”規劃綱要》,今后將建立政府和企業共同出資的礦產品儲備機制,初步形成國家能源與重要礦產資源礦產品與大中型探明礦產地戰略儲備體系,為調控市場、應付突發事件、保障資源供應安全奠定基礎。
國土資源部稱,今后,將加快北方和南方地區的鈾礦勘查開發,以增加鈾的儲量。還將加強西南三江、雅魯藏布江、天山、南嶺、大興安嶺等重要金屬成礦區帶的勘查。
北京市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王世發表示:“在去年的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工作中,北京主要礦種是煤、制磚用頁巖、地熱、建筑石料和水泥用灰巖等,在資源勘探上投入的資金比往年更多。”
國土資源部明確提出,計劃到2010年新增石油探明地質儲量45億到50億噸、天然氣2萬億到2.25萬億立方米、鐵礦石50億噸、銅2000萬噸、鋁土礦2億噸、煤炭普查詳查資源儲量1000億噸。
儲備體系更完善
國土資源部表示,未來5年內,中國將加快石油儲備庫及儲備系統建設;建立比較充足的鈾資源礦產地戰略儲備;建立煤炭資源戰略儲備,對特殊和稀缺煤種實行保護性開發;啟動鐵、銅、鋁、錳、鉻、鉀鹽等非能源短缺性礦產和稀土、鎢等優勢礦產的礦產品戰略儲備,逐步推進探明礦產地的戰略儲備。
據記者了解,此前我國只有對銅、石油等大宗物資進行儲備,而對于小品種的礦產資源儲備卻沒有列上日程。“中國進行稀有資源儲備,對保護我國經濟和國家安全具有十分重大意義。”中國礦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農表示。
汪民曾在公開場合表示:真正要實現建立資源儲備,可能需要各部門互相協調、配合。從我了解到的情況看,我國的油氣儲備已經啟動,其他礦產資源的儲備也在進行研究,政府非常重視這件事情。
按林伯強的分析,礦產資源儲備分為國家戰略儲備和商業儲備兩種,是根據不同的需要進行劃分的。國家戰略儲備是為了增強抵御突發事件、國際政治經濟局勢動蕩和世界礦產品供應風險的能力,商業儲備有一定的商業規則和成本預算,“嚴格來說,不管國家鼓勵與否,商業儲備是企業經營的必備手段”。
“礦產儲備制度絕不是用財政手段就可以實施的,它必須首先在礦產資源的采掘權上規定一定的數量規模,保證資源的長遠供應。”林伯強認為,一般來說,我國采取適度采掘和定量進口相結合的方式。國家也會加強礦產資源勘查,找到一些儲礦區暫時不采,為未來的資源使用做儲備。此外,完善的儲備制度不僅需要立足國內資源,還要適應資源配置和礦業全球化發展趨勢,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國際合作,積極勘查開發國外資源。
林伯強繼續表示:“國家戰略儲備的資金來自財政支持,不排除國家利用外匯儲備增加國家戰略性資源的儲備,其中石油儲備用的應該就是國家外匯儲備。不過,對于國土局來說,一般是儲備一些礦區,現貨的儲備費用非常昂貴,而且現貨儲備應該由發改委負責。此外,儲備的購進和銷售一般均由相應法律規定。”
據記者了解,各國礦產資源儲備制度大多仿效美國建立,按照美國規定,在儲備量低于目標量時購進物資,有財政支出時需提交國會通過;當儲備量超過儲備目標,不拋售會造成損失,或者總統從國防上認為需要拋售時,經國會批準,可以拋售;購進和拋售,均需服從競爭原則。
光大證券鋼鐵業分析師趙湘鄂認為,目標量和儲備量的對照是根據市場實際需求而變動的,如果儲備的資源需要流向市場,一般也需嚴格審批。
趙湘鄂認為,礦產資源儲備制度在短期內對市場影響微小,由于儲備量相對于市場總量來說是很小的一部分,所以儲備制度一般不會對礦產原材料價格造成重大影響,但未來將對市場行為起到一定的宏觀調控作用。
據21世紀經濟報道9月3日消息9月2日,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由國土資源部負責的《全國礦產資源規劃》(下簡稱《規劃》)已通過專家論證并上報國務院待批。
據悉,《規劃》包括32項專題研究,其中將積極推進石油和銅、鈾等重要礦產資源國家戰略儲備和商業儲備,分期、分批將能源和重要礦產資源納入儲備序列。
根據國土資源部公開信息,在礦產資源規劃方面,目前正積極參與國家各類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改革和指導節約集約用地示范試點省工作,已與廣東、福建、遼寧、湖南、四川省和重慶、天津市人民政府簽訂了協議或備忘錄,建立了工作機制。
湖南省國土資源廳宣傳中心李女士告訴記者:“目前我們正在重點進行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和勘查工作,并積極推進礦產資源分類分級管理制度,進一步明確劃分審批與監督管理的責權。”
小品種礦產儲備是必然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記者表示:“對礦產資源進行儲備是國家長遠發展戰略之一,與近年來國際市場礦產價格上漲,國內需求旺盛有關,但主要還是從礦產資源的稀缺性和國家經濟長遠發展來考慮的。”
今年3月,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汪民在公開場合表示:“礦產資源儲備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價格上漲是建立儲備制度的一個原因,但決不是唯一的原因。加強資源儲備,最主要是要保證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可持續供應,避免由于資源的供應出現問題導致經濟的大起大落。”
中國礦業聯合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45種主要礦產資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天然氣、鐵礦石、銅和鋁土礦等重要礦產資源人均數量分別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42%、18%和7.3%。國內資源供給不足,重要資源對外依存度不斷攀升。2004年35%的鐵礦石、46%的氧化鋁、60%的銅資源和41%的原油依賴進口。
根據《國土資源“十一五”規劃綱要》,今后將建立政府和企業共同出資的礦產品儲備機制,初步形成國家能源與重要礦產資源礦產品與大中型探明礦產地戰略儲備體系,為調控市場、應付突發事件、保障資源供應安全奠定基礎。
國土資源部稱,今后,將加快北方和南方地區的鈾礦勘查開發,以增加鈾的儲量。還將加強西南三江、雅魯藏布江、天山、南嶺、大興安嶺等重要金屬成礦區帶的勘查。
北京市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王世發表示:“在去年的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工作中,北京主要礦種是煤、制磚用頁巖、地熱、建筑石料和水泥用灰巖等,在資源勘探上投入的資金比往年更多。”
國土資源部明確提出,計劃到2010年新增石油探明地質儲量45億到50億噸、天然氣2萬億到2.25萬億立方米、鐵礦石50億噸、銅2000萬噸、鋁土礦2億噸、煤炭普查詳查資源儲量1000億噸。
儲備體系更完善
國土資源部表示,未來5年內,中國將加快石油儲備庫及儲備系統建設;建立比較充足的鈾資源礦產地戰略儲備;建立煤炭資源戰略儲備,對特殊和稀缺煤種實行保護性開發;啟動鐵、銅、鋁、錳、鉻、鉀鹽等非能源短缺性礦產和稀土、鎢等優勢礦產的礦產品戰略儲備,逐步推進探明礦產地的戰略儲備。
據記者了解,此前我國只有對銅、石油等大宗物資進行儲備,而對于小品種的礦產資源儲備卻沒有列上日程。“中國進行稀有資源儲備,對保護我國經濟和國家安全具有十分重大意義。”中國礦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農表示。
汪民曾在公開場合表示:真正要實現建立資源儲備,可能需要各部門互相協調、配合。從我了解到的情況看,我國的油氣儲備已經啟動,其他礦產資源的儲備也在進行研究,政府非常重視這件事情。
按林伯強的分析,礦產資源儲備分為國家戰略儲備和商業儲備兩種,是根據不同的需要進行劃分的。國家戰略儲備是為了增強抵御突發事件、國際政治經濟局勢動蕩和世界礦產品供應風險的能力,商業儲備有一定的商業規則和成本預算,“嚴格來說,不管國家鼓勵與否,商業儲備是企業經營的必備手段”。
“礦產儲備制度絕不是用財政手段就可以實施的,它必須首先在礦產資源的采掘權上規定一定的數量規模,保證資源的長遠供應。”林伯強認為,一般來說,我國采取適度采掘和定量進口相結合的方式。國家也會加強礦產資源勘查,找到一些儲礦區暫時不采,為未來的資源使用做儲備。此外,完善的儲備制度不僅需要立足國內資源,還要適應資源配置和礦業全球化發展趨勢,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國際合作,積極勘查開發國外資源。
林伯強繼續表示:“國家戰略儲備的資金來自財政支持,不排除國家利用外匯儲備增加國家戰略性資源的儲備,其中石油儲備用的應該就是國家外匯儲備。不過,對于國土局來說,一般是儲備一些礦區,現貨的儲備費用非常昂貴,而且現貨儲備應該由發改委負責。此外,儲備的購進和銷售一般均由相應法律規定。”
據記者了解,各國礦產資源儲備制度大多仿效美國建立,按照美國規定,在儲備量低于目標量時購進物資,有財政支出時需提交國會通過;當儲備量超過儲備目標,不拋售會造成損失,或者總統從國防上認為需要拋售時,經國會批準,可以拋售;購進和拋售,均需服從競爭原則。
光大證券鋼鐵業分析師趙湘鄂認為,目標量和儲備量的對照是根據市場實際需求而變動的,如果儲備的資源需要流向市場,一般也需嚴格審批。
趙湘鄂認為,礦產資源儲備制度在短期內對市場影響微小,由于儲備量相對于市場總量來說是很小的一部分,所以儲備制度一般不會對礦產原材料價格造成重大影響,但未來將對市場行為起到一定的宏觀調控作用。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上一篇:營口中試 冶金裝備研制獨領風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