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這些年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作為用戶而言,對IT技術在應用方面的自動化、智能化等方面需求開始變得越來越大,這對于企業廠商來說其實是一個推廣和發展自身技術、推動企業業務向前發展的好機遇。
進入2017年,“中國制造2025”步入攻堅期,中國制造自主品牌提升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踴躍出一批先行者。2月11日,央視財經首播《感受中國制造》系列節目,聚焦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轉型升級成果。
到2019年,上海工業互聯網發展生態體系初步形成,全市基于互聯互通的智能制造能力、基于數據驅動的創新發展能力以及基于組織創新的資源動態配置能力實現總體提升,力爭成為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創新示范城市。
2月9日,德國前總理施羅德應邀參觀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在參觀行程里,施羅德參觀了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的智能設備、智能互聯系統、全球領先實驗室等,并對海爾全球最大4500冷噸的智能互聯測試臺表示震撼。
“IDC預測,到2020年,物聯網將成為一個價值1.46萬億美元的國際市場。NetWork World梳理出華為、IBM、微軟、谷歌、思科、GE等17家巨頭角逐物聯網市場。
在物聯網大放光彩之前,互聯網已經被很多人所熟知和使用。物聯網和互聯網,當然有著很緊密的關系。一方面,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
新澤西企業 Honeywell(霍尼韋爾,美國工程技術服務供應商)正跟 Aereon(美國燃燒系統、點火系統、蒸汽回收技術服務供應商)合作來升級工業物聯網(IIoT)。
我們在提工業4.0或者智能制造的時候,免不了要提到機器人的“四大家族”——庫卡、ABB、發那科、安川,因為作為目前智能化水平最高的工業機器人企業,他們在行業內有著重要的影響力,在物聯網時代,這四大家族又都在做些什么呢?
霍尼韋爾與都福能源自動化公司(下稱“都福公司”)日前宣布,兩家公司將攜手合作,幫助工業能源用戶實現更加安全、高效、可靠的運營。
物聯網已經被視為繼計算機和互聯網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2017年也被行業稱為物聯網商用元年。然而,隨著物聯網產業和技術的快速發展,物聯網的安全問題日趨突顯。
作為中國最早進入工業互聯網平臺研究與應用的企業之一,三一重工開放了持續投資10億元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三一重工物聯網團隊創業組建了樹根互聯技術有限公司填補國內在工業互聯網平臺化建設上的缺失,幫助制造企業進行物聯網的應用與實施。
在剛剛結束的黨代會上,李水華書記在報告中明確提出“五個強市”,打造新興產業強市被列在第一位。市政協委員洪祺臻認為,這一目標為潮州制造業在潮州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17年伊始,《“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的發布,重申了中央政府對于繼續加大減排力度、提升清潔能源使用率、實施工業節能、完善環境監測體系、強化環境監督檢查力度的決心,節能減排勢在必行。
2017年1月5日,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根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有關規定,按照第三方成果評價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客觀、獨立、公正的原則,在中國科技會堂組織專家,對北京匡恩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研發的“工業控制網絡數據采集隔離平臺”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國家信息技術安全研究中心副總工程師宮亞峰,中國化工信息中心副主任、教授級高工李中,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院高工王毅,國
施耐德電氣此次發布的數字化開關站成功化解了上述難題:實現了從互聯互通的配電設備、區域控制到應用、分析與服務的多層級創新,可幫助A+目標區域降低至少30%的停電時間,并進一步完善運維資源分配,讓每一位運維人員能夠獨立管理的開關站數量達到40個。
由于宗慶后和馬云自帶粉絲的巨大影響力,再加上此前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在美國投資6億美元建設生產線,國內實體經濟增長乏力、“脫實向虛”的問題已經無法回避。宗慶后和馬云的隔空論戰,背后是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之爭。
從行業發展來看,今年6月NB-IoT標準獲得國際組織3GPP通過后,國內運營商和設備制造商等企業均加快推進其商用化進程。此前華為在今年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正式發布了端到端NB-IoT解決方案,為即將啟動的NB-IoT規模化商用提供全面的技術和商業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