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 優化源網荷儲一體化策略, 不斷提升客戶價值
背景
“雙碳”目標背景下,風電、光伏、儲能等清潔能源快速發展,電源側形成高比例新能源的電源結構,新能源發電的隨機性和波動性,給電網的安全穩定帶來挑戰。同時清潔能源全面進入電力交易,用戶側對清潔、高效、低成本用能需求增加,通過多能互補提升能源效率是必然趨勢。
2021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推進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通過源網荷儲一體化、多能互補及虛擬電廠等方式促進源網荷儲多向互動,提升負荷側調節能力,增強對大電網調節支撐,提升新能源消納。2024年4月,河南省發展改革委印發《河南省增量配電網類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實施細則(暫行)》,明確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不向大電網反送電,分布式新能源可開展隔墻售電,“源網荷儲一體化”作為一種可實現新能源最大化利用的運行模式,成為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的核心解決方案。
項目概況
該項目位于某電氣公司院區北側,占地約800m2,由5kW風機、66kW光伏、100kW/215kWh儲能、6臺交直流充電樁及能量管理系統組成。整套系統在運行期間通過能量管理系統控制,充分打通源側、網側、荷側、儲側聯絡,深度優化系統能量管理水平,實現綠電院區就地全額消納,全力打造高標準“零碳”示范項目。
項目預計年新能源發電量約8.8萬kWh,可滿足1760臺/次新能源汽車充電需求,儲能年“削峰填谷”電量約6.28萬kWh,為公司運營實現降本增效。項目創新將光伏、車棚與充電樁相結合,不但可提升用能效率,方便職工新能源汽車充電需求,同時也為企業發展中對突破變壓器容量限制、高效利用閑置建設用地等問題提供解決示范案例。
源網荷儲一體化智能監控網絡結構拓撲圖
◆ 能源資產管理:配電網資產、新能源場站、儲能電站以及計量設備資產的臺賬、拓撲、業務信息統一維護管理、統計分析。
◆ 智能調控應用:在生產大區實現對園區光儲優化調控控制、源網荷儲協調控制。在管理大區對配電網、新能源場站、儲能電站的運行監視、發電能力等綜合監視,以及停電管理、故障管理等應用。
◆ 智能運檢應用:營配調一體化協同運維管理,覆蓋新能源發電、電網和熱網、計量、企業用戶托管資產巡視和缺陷管理,通過計劃管理、工單管理、移動巡檢等應用,實現高效的運維檢修指揮。
◆ 智能營銷應用:提供營采一體化智能應用,涵蓋計量管理、抄表管理、電費核算、繳費管理、業擴報裝、智能報表,拓展微信等外部線上服務渠道,實現服務便捷,全面提升電力營銷運營服務能力。
◆ 智能規劃應用:提供配網規劃方案仿真,源、荷接入方案分析,開展大用戶、分布式光伏等接入后的典型日潮流模擬,對比分析線路負荷、電壓變化曲線,輔助規劃方案制定。
◆ 綜合能源服務:面向負荷側用戶,提供用能監測、用戶優化等應用,實現用戶側綜合能源運行優化、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用戶用能成本。
◆ 虛擬電廠應用:提供資源聚合管理、聚合仿真預測、需求響應申報、響應策略、結算管理等應用,支撐用戶開展需求響應輔助服務交易。
◆ 碳服務管理:提供園區能源碳指標碳監測、碳減排、碳資產管理、碳分析服務等應用,為園區高耗能企業提供碳全生命周期服務。
價值效益
源網荷儲一體化平臺通過優化能源配置和調度,實現源、網、荷、儲的深度協同,為企業帶來顯著的管理、經濟和社會效益。
運營管理方面,平臺通過優化整合本地電源、電網和負荷資源實現能源生產至消費的全過程智能監控管理,全面提升對內能源優化調度及運維管理能力,對外提升能源供應的靈活性和響應速度,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提升企業競爭力。
經濟效益方面,平臺能夠提升能源綜合利用效率,通過光伏、儲能優化調度,在高峰時段減少用電成本,在低谷時段儲存電能,提高約10%產值能效。此外,通過智能互動響應電網需求、負荷聚合互動方案及電力輔助服務等額外收益,預計增加20%能源收益。
社會效益方面,作為一種創新的能源管理和調度模式,助力構建多能互補、潔凈高效的新型能源體系,保障能源供應的穩定性,提高新能源的消納比例,助力實現“雙碳”目標。通過平臺實施應用,打造國家級源網荷儲一體化綠色試點示范項目和領先應用,獲得政策支持和資金補貼,積累寶貴的運營經驗,推動技術的成熟和推廣,為能源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能源轉型中發揮引領作用、彰顯能源企業擔當。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